Sunday, March 25, 2007

讀經 禱告 讚美 (鄺偉傑牧師)

詩篇 119:1-8
1行為完全、遵行耶和華律法的,這人便為有福!2遵守他的法度、一心尋求他的,這人便為有福!3這人不做非義的事,但遵行他的道。4耶和華啊,你曾將你的訓詞吩咐我們,為要我們殷勤遵守。5但願我行事堅定,得以遵守你的律例。6我看重你的一切命令,就不至於羞愧。7我學了你公義的判語,就要以正直的心稱謝你。8我必守你的律例,求你總不要丟棄我。
以上的一段詩篇很簡單地解釋了信徒三樣屬靈操練的關係,分別是讀經、禱告和讚美,我們要先抱著行道的目的去讀經,隨之我們會有更大的動力禱告,最後會經驗一個充滿讚美的生命。

讀經
詩篇的作者在第一至第三節中強調,遵行耶和華律法的人是有福的!認識神的律法,最終目的是要把它實行出來,所以行道要由讀經開始。

有一次,一位牧師到訪一間教會,他首先到兒童主日學參觀,老師邀請他向兒童們講些話,他於是問:「是誰令耶利哥的牆倒下?」有一位男孩站起來,説:「牧師,我知我曾經做過很多錯事,但這次不是我做的?」那牧師有點失望,望向那老師,老師立刻解釋:「尊尼是一個好孩子,我也認識他的父母,這件事相信不是他做的!」這位牧師隨後與教會的執事會面,把剛才發生的事告訴他們,執事們均表示他們的教會很樂意捐輸,一定會提供款項重建那倒下的牆。

以上是一段引人一笑的故事,但所表達現象是有數據支持的,有一宗派向信眾作一調查,發現當中有70%没有每天讀聖經。對聖經知識貧乏,是教會內外的共有現象,難怪信徒中缺乏行道的人。

禱告
第四至第六節是詩人向神的禱告,在了解神的話語後,詩人的渴求是有一個堅定的心志去遵守神的道﹝第五節﹞,這是一個合神心意的祈求,因為是出自神的話語。

有很多信徒信主日子雖久,但很少在祈禱中經歷得勝,很可能是因為未曾用聖經的教導作為祈求。以賽亞書 55章11節說:「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在我發它去成就事上必然亨通。」聖經這裡所描寫是一副十分有詩意的圖畫,雨雪從天而降,並不返回,滋潤泥土,使植物生出,供應地上生命,整個過程是一段長時間,但祇要雨水離開雲層,結果在若干時間後必然發生,神的話語亦然,所以我們若按神的話語禱告,就必定可經歷禱告成真的喜樂,但我們很多時在禱告後沒有耐性等候神的工作,我們的焦急正好與大自然的進程成為對比,前者等不及步驟逐一完成,後者卻不能亂了工序,揠苖助長,結果是禱告的生命被擠壓至死。

讚美
第七至第八節是詩人向神的讚美,這是成功禱告經歷的自然結果,名佈道家司布真曾這樣說過:「成聖的祈求必定成為喜樂的讚美 (he who prays for holiness will one day praise with happiness….)。」這裡所形容是一份純然屬靈的喜樂,因為生命經歷成聖的改變,帶來由心而發的感恩與讚美,並且這是一份永恆的喜樂,因為神所命定的改變是不會失去,也不會落空的,願神把這份喜樂賜給大家。

Sunday, March 18, 2007

貧富懸殊(下) (陳德修牧師)

上期提到美國的基尼系數遠較其他工業國家為高,顯示財富分配不太平均,幸好還有相當數目的慈善團體、私人救援組織和教會扮演了濟貧扶弱的角色,從而維持社會穩定,減低不滿情緒。中國的情況,則比較令人擔心。
根據聯合國統計,中國的基尼系數在2001年是0.447,2005年增至0.47,有人相信現時恐怕已達0.50。雖然系數高於0.45的國家比比皆是,中國在其中並不孤單,但從80年代初的0.29增至現時水平,其速度之快,卻是舉世無雙;難怪近年國內的社會學者和有識之士均力竭聲嘶,呼籲政府要正視貧富不均的問題,並且要及早制訂政策,防止社會動盪,至少也應努力扶貧。
不過亦有專家持相反意見,他們認為不要過份重視基尼系數,因為它並非量度社會生活素質的唯一指標;舉例來說,有人指出三、四十年前中國的窮人很多,活在絕對貧窮線以下者超過25%,重要的糧食如米、油、肉等要靠糧票來分配,每人每月只能分到微薄的份量;現時國內仍處於絕對貧窮線以下者只佔人口18%,糧食供應可算充足;換句話說,社會整體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現時的窮人比昔日的窮人豐富得多。財富分佈不平均是事實,但不能因此否定了社會在物資上的進步和現時經濟發展的方向。反過來說,以前0.29的基尼系數好像很理想,但底子裡是人人貧窮式的財富平均,又有甚麼意義?
這個說法,似乎合理,但關注貧富懸殊的人,不是提倡要把中國社會推回「大鍋飯」時代,他們歡迎整體物質水平提高,但並不因此接納貧窮懸殊的壞處。事實上,過去幾十年全世界的生活水準都普遍上升,但不能因而忽視財富分佈的問題。鄧小平支持「讓小部份人先富來」,背後的意思是藉著這小部份人帶動其他人也富起來;現在國內果然有小部份人富起來了(而且富得很厲害),但比例上反而有更多人落在後頭;所以討論的核心,不是要否定現時經濟發展的成果,而是要反思經濟發展更高層次的目標。
在被問及為何近年中國人對國內貧富懸殊現象諸多抱怨時,社會學家丁學良指出,美國和香港的基尼系數也是很高,但兩地的窮人比較接受富人致富,因為他們致富的手段基本上不違反法律,但中國的情況則有所不同,在很多平民的生活體驗中,不少富人致富的手段是越過法律規限的,不正當的門徑包括依靠特殊關係、秘密通道、甚至行賄、貧污,因此不滿情緒就變得明顯。月前官方在山西破獲一個「劫富訓練營」,主事人范永紅結交了一些夜總會坐台小姐,從而認識到某些富人生活的靡爛,於是網羅了一班農村青年,訓練他們搶劫富商,聲稱要將擄獲的金錢成立基金,興辦慈善事業。隨著主犯被捕,事件算是告一段落,但「劫富濟貧」、「殺富濟貧」、「逼富濟貧」、「勸富濟貧」等名詞,卻成為熱門話題。
有人觀察,國內窮人抱怨富人,但富人同時也抱怨窮人,使富商覺得被歧視、生活沒有安全感。然而,富人處理的方法,是多買保險、多僱保鑣,卻很少想到回饋社會、與國民分享財富;而政府方面(尤其是地方政府),在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時,往往表現出「上下交征利」的熱心,而沒有更長遠地制訂平衡財富的政策,以致「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封建時代現象,重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出現。
國內學者指出,制訂平均財富法例,需要及早完成,但防止土地的「官商勾結」,更是刻不容緩。他們形容現況是先「化私為公」,然後透過「化公為私」而從中得利。意思是地方政府以公眾利益為題出面強收私人土地,化私為公,然後將之賣給發展商,化公為私,蓋成高價樓房後,地方政府和發展商都發個大財,損失的當然就是平民百姓。此外,外國政論家觀察,中國近年的經濟增長叫人羨慕,但其產品成本低廉的一個原因,是工廠可以製造污染而不需付上清理責任,但在資本家一本萬利之後,公眾便要長期償還污染所造成的「社會負擔」,情況若不加以改善,貧富將會更加懸殊。
日前,香港《明報》社論以「醫療是中國改革之恥」為題,大力評擊政府對國民醫療服務缺乏熱心,投入資源在比例上逐年減少,現時只佔國民生產值的2.7%,連印度(6.1%)和贊比亞(5.8%)也不如;而且根據社會科學院的報告,中國政府對醫療的撥款,80%是用來服務850萬的幹部人員,廣大人民就只有自掏腰包應付昂貴的醫療費,以致很多人都說現時在中國他們「可以死,不可以病」;農村中的醫療狀況,更乏善可陳,這也是貧富懸殊的現象。
最近我請教一位本地哈佛大學的經濟學者,她告訴我基尼系數除了顯示人民收入的不平衡外,也顯示國民間個人發展機會的不平衡。簡單來說,富人子女有良好教育機會,但窮人子女因無力付學費,往往被排於校門之外,造成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危機。
總而言之,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貧富懸殊造成的害處大而又多。基督徒在歷史中經常扮演平衡貧富的角色,但願有更多信徒投身這方面工作,幫助中國成為一個更公平的國家。

Sunday, March 11, 2007

受難日:一個好日子! (周君善牧師)

我們稱受苦節為「Good Friday」,為甚麼記念耶穌死在十架上的那日是「好日」(good) 呢?那日是記念耶穌受鞭傷、釘在十字架上因血流乾至死的情景,那不是一個好日。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去想,耶穌的死摧毀了撒但的權勢,成就了救恩,使人類能擺脫罪的捆綁,那的確是一個值得記念的好日子!所以,舉行受苦節崇拜帶有喜樂和憂傷兩種不同的心情。憂傷是因為明白耶穌昔日所遭受的痛苦,喜樂是明白耶穌的死摧毀了魔鬼撒但的勢力,使我們免受靈魂的死。
在第四世紀,住在耶路撒冷的信徒記念耶穌的受難,通常在星期四凌晨開始。他們首先會聚集在橄欖山上的客西馬利園崇拜及禱告,到清晨時回到耶路撒冷城昔日彼拉多的住所,在那裡讀經及祈禱記念耶穌的受審。之後,各人回家稍作休息。然後,他們會立起一個木十字架,在十字架前讀經、祈禱、及默想耶穌的死。晚上,又再一次聚集宣讀有關耶穌死在十字架上及被埋葬的經文。我以前在香港所事奉的教會也有一個傳統,在受難日除了晚上有受苦節祟拜之外,從早上九時正開始一直到下午五時分有幾段讀經祈禱及安靜的時間,讓會友重溫耶穌受難的情景。
今日仍遵守早期教會傳統的受苦節崇拜大概有三種模式:苦路 (The Way of the Cross)、三小時的默想 (The Three Hours Devotion)、及仰望十字架 (The Veneration of the Cross)。「苦路」的崇拜將崇拜分為不同的站 (station),將昔日耶穌被捉拿、受審、被凌辱、背十字架等情景分為十四個站,用讀經、祈禱方式來敬拜主。三小時的默想是默想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講最後的七句說話,以祈禱及默想的方式去敬拜記念主。仰望十字架的崇拜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代禱、仰望十字架、和聖餐。今日一般福音派的教會很少用這些比較複雜及長時間的方式去安排受苦節崇拜。而且,福音派教會偏向用受苦節崇拜向未信主的朋友傳福音,而較少著重只記念及默想耶穌的受難。
波士頓華人佈道會每年的受苦節崇拜都有一個主題,揉合了教會傳統及現代崇拜的方式舉行受苦節崇拜。今年受苦節崇拜的主題是:「默想十架七言」。崇拜的設計仿照第四世紀耶路撒冷信徒用三小時去默想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七句說話的模式。當然,我們不習慣三小時長的崇拜;所以,崇拜會將耶穌的最後七句說話分為三部分來進行:耶穌的寬恕、耶穌的關心他人、及耶穌的最後工作。每一部分會以個人默想反省、禱告、及唱詩的形式去記念耶穌的受難。崇拜也將聖餐放在上半部,以記念耶穌在受難之前先與門徒守逾越節的晚餐。崇拜的結束是個人祈禱。期望默想和記念耶穌的受難會加深我們對基督教信仰的認識,特別是明白救恩的觀念。請在禱告中記念協助崇拜進行的人員,包括中文堂的聯合詩班、帶領祈禱的、帶領讀經的、音樂伴奏者、及各教牧同工。

Sunday, March 4, 2007

貧富懸殊 (上) (陳德修牧師)

很多年前,一個母親在交通意外中失去了兒子,在接受記者訪問時,道出了幾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她說:「從來只應兒女安葬父母,由父母安葬兒女是不合理的。」她的話雖然經不起詳細分析(因為在不久之前、醫療科技未發達的時代,兒童夭折、父母葬兒女的事是十分普遍的),但卻很準確地描寫了為人父母的心情;所以我在日前到加護病房探訪一位六個月大病危的嬰孩,然後又要主持她的喪禮時,心裏十分難過。天下父母情同此心,不覺流下幾滴眼淚。
但在兩日之前,又給我看到一則叫人傷痛的新聞;一個住在馬利蘭州十二歲的孩子,因為蛀牙及延遲就醫,弄致牙根滋生細菌,病源由口腔傳至腦部,雖經兩次開腦手術仍然未能清除毒素,最後在六個星期後去世。新聞附上一張該男孩的照片,頭上清楚有動過腦科手術的疤痕,但和普通孩子一樣,皮膚光滑、明眸亮齒,一派天真,如今竟然已作古人,真使人難以置信。新聞報導,他最後對母親說的話是「今晚臨睡前記得禱告。」原來這小孩家境貧困,母親收入低微,家中還有一個十歲的小弟,所以當他投訴牙痛時,母親無法即時照顧,只有吃藥片止痛;就算其母親知道牙疾不能輕視,她的注意力也先集中在小弟身上,因為小弟共有六個蛀牙,而且發痛已久,仍未得到醫治;不用說,這個家庭既無私人醫療保險,也無公共援助卡。
事件發生後,媒體議論紛紛,有人質問為何這家庭沒有公共醫療援助,有人說就算有援助,牙科照顧仍是醫援計劃中極弱的一環:繁複的申報手續和偏低的付款數目,令很多牙醫拒絕接受醫援卡(例如馬利蘭州內的5000位牙醫只有900人願意接受)。論者認為,一個80元的補牙手術,演變成為25萬元的開腦手術,最後還失去一條可愛的生命,凸顯出醫療福利制度有好好檢討的必要。不過這件事背後一個更基本的問題,是貧富懸殊的現象。
經濟學上有一項量度國民收入平均分配狀況的指標,名叫基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由意大利統計學家基尼在1910年代提倡,日後被用來測量世界各國的貧富懸殊情況,其數值由0至1,0代表國民收入絕對平均,1代表收入絕對不平均;可想而知,實際數字,當在兩者之間。學者告訴我們,小於0.2的數值表示財富分佈相當平均;0.2至0.3表示情況比較平均;0.3至0.4表示情況尚算合理;0.4至0.5表示情況比較不平均,而0.4的數值是所謂警戒線,需要加以留意;0.6以上的數值則顯示貧富相當懸殊,社會基構並不穩定,發生動亂的機會頗大。
一般來說,歐洲工業國家以高稅率及免費福利等政策強迫財富平均分佈,其基尼系數因而偏低(例如瑞典是0.25,法國是0.33),而共產主義國家或脫離共產主義不久的國家系數也不致太高(例如阿爾巴尼亞是0.28,阿賽拜疆只有0.19)。另一方面,南美洲及非洲一些國家由於赤窮人民太多,或者財富操縱於少數人手中,其基尼系數便偏高(例如波里維亞是0.60,中非共和國是0.61)。
我們可能以為美國的基尼系數必定排列在西歐發達國家之間,但事實上,它的數值高達0.46,基本上與很多社會制度落後的國家為伍,逼使我們要深入反省。學者相信以下是一些引致美國系數偏高的原因:
1.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很多移民收入較低。
2. 大機構的管理階層收入過高,動輒以百萬元計,造成薪金兩極化。
3. 稅率在工業國家中比較低,政府比較不積極(或者至少是不能太自由地積極)扮演平衡財富分配的角色。
總而言之,美國仍存在貧窮的問題(我在二十多年前首次到美國觀光時看到眾多的露宿者和住在大城市中百年舊樓、情況可憐的人時,曾經十分驚訝,沒想到這等情況會在如此強國中出現,但現在連我也漸漸變成見怪不怪),像以上提到12歲孩子的悲劇,保証仍會發生;還好美國仍有不少慈善團體、私人救援機構和較強的教會組織,擔當了部份平衡財富的角色,否則社會問題肯定會更多。 但我們所關心的中國,在這方面又怎麼樣呢?
(未完待續)

Sunday, February 25, 2007

當上帝幽你一默時 (蘇耀烺傳道)

C.S. Lewis 談到我們所經歷的歡樂與美善是片面和短暫的,我們的神好像故意將最美好的保留,並將我們攔在門外。有時我們真正享受地上神所賜的恩典時,我們似乎忘記了,The best is yet to come! 好酒還留在後頭呢! 我們陶醉在那刻最美的時候,巴不得時間永遠停留,將地上當作永遠的家。但生命的痛苦、罪惡與死亡突然搖醒了我們的夢,我們還沒有到家呢! 當上帝幽你一默時,有時候真想不透,我們會埋怨我們的神太無情了,神的主權太嚴肅,叫人受不了! 巴不得自己是上帝,但是又深知永不可能,生命中痛苦的張力叫人無處躲避! 但是我們所認識的神真的是那樣無情不可理喻嗎? 我們會不會誤會了上帝的幽默呢?

C.S. Lewis用小說來比喻神的主權與人的自由,上帝就是小說的作者,我們是小說中的人物,作者在我們的時空之外,我們在小說中,會以為我們有百分之百的自由。但是作者寫作的時候,已經將開始與結局定好了,我們尚未度的日子都已經寫在冊上了(詩139:16)。上帝常常將自己寫進小說中局部腳色,有時候顯現出來,有時成為伏筆,小說中的高潮是,上帝完全入戲,變成小說中最主要的人物,既是作者又是小說的人物,既是滿有神的主權,又經歷人完全的自由意志。

這人物就是耶穌,這是上帝最深幽默的表達,祂幽自己一默,耶穌完全表達人的自由與神的主權之間矛盾弔詭的最大張力,透過世人看來最愚昧的十字架,勝過世人自己永遠無法解決的痛苦、罪惡與死亡,十字架突然搖醒了我們的夢,耶穌向天父祈求,挪去世人古今中外極深的罪所帶來的神的震怒,但是不要照耶穌人的自由意志,只要照神的主權,矛盾弔詭卻成全了神至高無上的主權,當我們效法耶穌時,我們的自由意志融合在神的主權裡面。想到這裡,我們這完全不配的罪人,神的主權竟然願意允許我們以禱告來成就,就叫我們不住的謙卑感恩,俯伏跪拜在祂慈愛的恩典之下。

上帝主權的矛盾弔詭成為在我們身上最深的幽默,當我們重新回頭來看我們所面臨的一切苦樂時,我們漸漸體會到上帝會心的微笑,讓祂以笑臉幫助我們,我們可以如釋重擔的放下一切纏累的罪,看到神主權中的美意,神的旨意成為我們的最安全的避難所,我們可以安心的認識祂,享受祂,安息在祂的懷抱中,不再拼命掙扎,用神的幽默仰天長嘯,像耶穌一樣完全入戲,活出一個最能榮耀祂的生命,直到永遠。

Monday, January 22, 2007

參加禱告網,做個救急人 (陳德修牧師)

日前從一位姊妹手中收到老朋友許道宏牧師親筆簽名的自傳《冰封下的暖流》,回家後一口氣把它讀完,還觀看了內附的光碟,由此勾很多回憶。
許牧師年紀比我稍長,出生於基督化家庭;父親許雲來牧師早年從商,但後來蒙神呼召要到鄉村宣教,所以在神學畢業後舉家遷到當時在香港算是偏僻郊外的大埔船灣區,收入低微、工作繁多、果效不彰,生活殊不容易;加上許雲來牧師生了七個兒女,食指浩繁、經濟時常出現問題,作為長子,道宏從旁看到父親的困難,所以自小便立志長大之後「甚麼工作都可以考慮,但不能作傳道人」。
道宏成長階段也經歷了反叛期,對父親及信仰都有不滿,但一所設備簡陋的基督教中學改變了他的態度。迦密中學由一班注重全人教育的基督徒創辦,開辦資金只有三萬港元,但由於老師都愛護學生、忠心授課,軟化了許牧師的心,成為一個學業與品行均優的學生,順利考入大學,畢業後樂意以教師為職業,而且回到迦密任教;六年後獲得奬學金到英國進修三年,之後仍回母校,前後服務達十六年。
我在87至91年曾在香港牧會,其間認識許牧師,並且一見如故、無所不談,覺得他很有牧者恩賜,於是鼓勵他考慮全職事奉,但均被他微笑謝絕。不過他倒賞了我一個面,請我在他的婚禮中宣講訓勉信息。典禮在他教會新落成的大禮堂舉行,出席者達八、九百人,叫我十分緊張,但總算不辱使命,傳講了聖經原則;尤感高興的,是他娶得賢淑妻子。
91年我回到波士頓事奉,他則於94年移民加拿大溫哥華,旋即進入神學院接受造就,預備做傳道人,神感召始終大過人的保留和傷痛經歷,道宏最後還是走上他父親的道路。97年神學畢業後他被派到溫哥華近郊開辦一間新教會,雖然經驗不足,但他全力以赴,會友數字逐年增加,其工作受到牧長和會眾的肯定,不久便按立他為牧師。
好景不常,幾年前他發現患上柏金遜症,肌肉不聽大腦指揮,還經常僵硬起來,使他不能動彈、全身痛楚;吃藥能減低症狀,但卻引起副作用,就是身體不停的擺動。此症現時仍沒有治癒方法,病況只會越來越差。三年前我一家到香港探親,剛好遇上他在那裏接受治療,於是到他家探訪;我的三個兒子從未接觸過柏金遜症病人,對著許牧師搖動的身體表現得很不自然,但他卻耐心地向孩子解釋自己的情況,而且大方地叫孩子與他說話時不用看著他,因他明白這樣做會令孩子們不安;不單如此,他請我們成人與他說話時也不用禮貌地看著他,因為他搖動的身驅能使注目者頭眩:他已經接受了這病給他帶來社交上的影響。在我們的交談中,他投訴的事少,感恩的事多,給我一個美好的榜樣和無限的鼓勵。
但當他漸漸習慣了這病的痛苦和別人奇異的眼光後,在2004年,醫生又宣佈另一個壞消息:他患上了肝癌!隨後的手術和化療使他身體十分衰弱,本來有機會換肝,但最後又發生阻滯。他和師母有強大的信心,深信在任何處境神都愛他們,在祂毫無黑暗,但在身體受苦時,仍難免感到疲倦灰心,而在這困難時刻叫他們最得支持的,是教會祈禱網;在一個寒冷的晚上,當會友們知道牧師肝病最新消息時,這間人數不多的教會竟然來了五十多人同心祈禱;病者從其中得到鼓勵不用說,就是教會整體依靠神的心也增強了。
我們中文部也有一個禱告網(國語堂近月另外發展了自己的禱告系統),參加者願意在每晚九時正為教會日常工作或肢體間的突發需要代禱,如果時間不適合,或者晚上外出上班或聚會者,可以另覓自己方便的時間禱告。這計劃已經實行了幾年,參加者在一百人左右;今年正值教會以禱告為主題,我們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方法很簡單,只要填妥週刊內附的報名表交回即可。如果你有電郵地址,突發的禱告事項將以電郵傳達,沒有電郵地址者則以電話傳達。這禱告網在過去支持了很多突然生病、遇到意外或有急切需要的弟兄姊妹,希望你能成為網絡中的一份子。

Friday, January 12, 2007

十步之內、豈無芳草? (陳德修牧師)

美國在伊拉克可謂泥足深陷,自2003年開戰以來,美軍受傷人數已達二萬,死亡人數也超過三千。近日布希總統更提議要增兵二萬一千人,以控制日益惡化的局面;現時在國會佔大多數的民主黨議員,群起反對,譏笑之為「錯誤選擇」、「愚蠢政策」等;其中一位參議員說:「我們怎能將漂亮的孩子們送到別人的內戰之中,叫他們失去生命、斷手斷腳?」看來在前面的日子,美國在伊拉克的政策左右受敵,舉步艱難。

美國人不堪子弟在國外被人所殺,但在國內卻互相殘殺。根據聯邦調查局去年六月和各大城市警方去年底發表的資料,重大罪案和兇殺案都普遍上升。舉例來說,紐約市去年被謀殺者達579人,較前年增加約10%;費城的數字為403人,上6%

(波士頓被殺人數雖在100以下,但因本市面積較小,人口也比其他大城市低,只有五十多萬,按比例說,不遑多讓,未能沾沾自喜)。兩個城市的數目加起來,已超過美軍平均每年在伊拉克死亡人數。專家認為,兇殺案增加,是由於幫派復甦、槍枝泛濫、並年青人動輒以開槍來解決紛爭(例如在康州的新港市,有一半槍殺是年青人做的);這些趨勢,實在使人擔心。

但在給人強悍無情印象的紐約市,近日卻傳出兩件暖人心懷的事件。首件發生於地鐵站內,一位17歲的學生在候車時,突然癲癇病發,從月台掉到路軌上,剛好一列卡車要駛進車站,眼看必然收制不及,情況十分危險。這時一位50歲的黑人父親,帶著兩個年幼女兒站在月台,見到這個情形,竟然奮不顧身,立刻跳下路軌,將昏倒在鐵軌上的年青人推到兩軌中間的空槽裏,然後自己伏在他身上;卡車果然收制不及,頭一輛車廂越過二人頭上,才停下來,但因為空槽與車底間有相當空隙,結果無人受損,但明顯地如果這位先生沒有見義勇為,該青年人必死無疑。

當紐約人為社會上竟有這樣勇敢救人、不怕放自己於險境的市民津津樂道時,市內又發生另一件傳奇事蹟。在某多層公寓上有個四歲小童,偷玩爬出窗外,站在三樓的走火鐵梯上,但一不小心,滑跌起來,雙手找著鐵枝,搖搖欲墜;這時街上有兩位中年兄弟走過,見到這樣情況,便站在小孩的正下方,準備營救;果然小孩體力不支,鬆開雙手,整個人往下墮,下面的二人立刻張手要接,但因為衝力太大,小孩在其中一人的手中反彈出來,幸好另一人立刻補上接住,保存了孩子的性命。

其實這樣英勇的事蹟在麻州也時有發生。前一陣子某民居大火,一個中年漢被困於三樓,處於被燒死或跳下來跌死的危險之中;一個開著工程車的先生正好經過,立刻解下車上的長梯,靠在牆邊,鼓勵畏高的中年漢爬下來,終於救回性命。日前又有一大貨櫃車不知怎樣原因,猛力衝向停在公路上因修路而指揮交通的州警座駕,該州警坐在車上毫不知情,在電光火石間,一位開著修路工程車的工人見狀將他的車開到大貨櫃車與警車之間,擋去大車的部份衝力,結果他和州警都受了重傷,但卻救回一條性命。

人性有醜惡犯罪的部份,但也由於神普遍的恩典,有其美善部份,所謂「十步之內,豈無芳草?」我們可以做的,就是避免勾出人的陰暗面,而是引出人的光明面,這是我做人和事奉的原則。在80年代初讀商學院時,管理學上仍流行一種分類,依照Douglas McGregor的理論,將管理人分成 X 類或 Y 類。X 型的領袖假設一般人不愛工作,所以要嚴加管理、權威地給予指引、並輔以適當懲罰,以達生產目標。 Y 型的領袖認為一般人喜愛責任和信託,滿足於做好工作,所以管理的方法最好是從旁引導,帶出其責任感。據云近年由於各大機構都以裁減冗員、精簡行事為目標, X 型經理有增加趨勢,但我認為 X Y 型要兼施並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年前讀許牧世長老生平時,深受他的一句話感動。那時他被誤評為「新派」,旁邊的朋友替他不值,請他出面澄清,斥責有關的人。他回答說:「教會中擾亂的事夠多了,我雖然做不到平息紛爭的人,但求主助我永不成為增加紛爭的人。」但願我們眾人都以恩慈相待,引出我們裏面天使般的光明面,而不是激發出撒但般的黑暗面。要知道就是大眾稱讚的老好人,也有其「黑暗智慧」,你去激它出來,個個都成了輸家,結果是撒但開懷大笑。反之,我們互相激發善良性格,引出人的美麗,結果是信徒歡喜、主得榮耀。

Sunday, January 7, 2007

我回來了! ( 周君善牧師)

各位華人佈道會的弟兄姊妹,新年蒙福。很快過了六個月的安息年假,知道在這段期間有不少弟兄姊妹在禱告中記念我和師母,感謝大家。牛頓堂的弟兄姊妹也特別分擔了風琴師、帶領崇拜祈禱及主席的事奉。陳牧師及張傳道也特別付出了額外時間牧養牛頓堂的信徒,願主報答你們的勞苦。十二月是我和師母結婚十五週年記念,過去多年由於忙於籌備聖誕的聚會,所以都沒有機會與師母外出「慶祝」一番,今年例外!感謝主。

撰寫崇拜學博士論文

六個月安息年假主要的目標是完成崇拜學博士的論文。我的論文內容主要是設計及教授一個崇拜領導人員的訓練課程。在一般華人教會中,參與崇拜的事奉人員,無論是司事、招待、崇拜主席、崇拜小組、或崇拜委員會成員,大部分被邀請擔任以上事奉工作時都未經訓練。我曾發出一份問卷給紐英倫區十二間粵語的華人教會,要了解他們的情況,當中只有兩間回應曾有崇拜事奉人員的訓練;但其實只靠外間的音樂事奉訓練,及不定期按需要而開設。也就是說,沒有一間華人教會有固定的崇拜事奉人員訓練課程。所以,在祟拜中擔任領導的人大多數只憑觀察及經驗而帶領。對於崇拜事奉的基本認識,大多數的事奉人員都是一知半解。例如崇拜的意義、如何帶領崇拜的禱告、崇拜讀經的技巧、如何在崇拜選擇合適的詩歌等,這些基本知識都是靠自己去鑽研。所以,崇拜領導人員在帶領崇拜聚會時表現會有參差的情況出現。我編寫這個論文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訓練而為教會預備合適的領導人員。因為有好的領導,才能有好的崇拜,好的崇拜才能帶領弟兄姊妹在崇拜中經驗神的同在。

在寫作的過程也遇上相當多的困難,要用英語去表達是其中最大的困難,當指導教授多次提醒這是一個博士程度要求的論文時,我差點要放棄。感謝主有師母的鼓勵及弟兄姊妹及其他同工的支持,終於在十二月之前將所有內容寫完,可算是一個奇蹟;也是我人生中一個很大的突破。現在要等待兩位指導教授的最後審閱通過才算大功告成,請繼續代禱。

走訪不同教會

我利用這六個月的時間走訪了多個不同宗派及不同地區的教會,其中包括聖公會、路得會、公理會、貴格會、循道會、葡萄園教會、及一些獨立堂會。參觀不同教會在心態上有特別的感覺。所拜訪的教會全部都是英語教會,沒有人認識我們,我們也不認識他們,我和師母到每一間教會時都是新來賓。曾經到過一間很少人聚會的教會,連牧師及我們這兩位新來賓只有七個人參加崇拜,比起我們的團契小組人數還少。另一次在一間約有四十多人的聖公會聚會,會友平均年齡超過五十歲,但當天的講員卻是一位只有十七歲而只進入神學只有幾個月的「小子」。他以自己到Fenway球場看棒球的經驗,藉詩篇63篇宣講了一篇很不錯的信息,比起我剛到過的聖三一堂那位五十多歲的嘉賓講員的信息更精彩,我自己也學到不少功課。另一次較為失望的經驗是到貴格會的崇拜,二十多年前看《屬靈操練禮讚》一書時很仰慕傅士德牧師及他的貴格會。從他的文字裏知道他們都是追求屬靈深度的群體,從教會歷史中也知道他們是追求心靈誠實敬拜的一群。但是,那一次參加貴格會一小時的崇拜之後,完全沒有崇拜的感覺:沒有詩歌、沒有讀經、沒有祈禱、沒有講道、也甚少提及神的名字;只是會眾自由站起來分享,而分享的內容大部分都是自己的經歷,例如自己去醫院探病的經過、一位好友贈送一份禮物的回響、及個人成長的掙扎等。我知道這只是眾多貴格會的其中一間,希望各位不要以偏概全。

在新的一年中,願神的恩典與你們每一位同在,讓我們在神的恩典裏一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