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5, 2003

門徒訓練與是否去牛頓堂的決定 (鄺偉傑傳道)

教會的門徒訓練工作,主要使用的材料是「不再一樣」門徒訓練課程,已有不少人參加過,而教會現正推行的「四十日使命人生」屬靈成長運動,亦有不少人正在參與,這兩項課程,其實有不少共通點,而當中最明顯的,就是兩者都調追求及順從神的旨意。「不再一樣」門訓手冊上的簡介是這樣說的:「改變生命的操練,察驗並活出神的旨意。」而「四十日使命人生」顧名思義是去尋找並實行神給予信徒在人生中的使命。在教會籌備建立牛頓堂的過程中,我們的信徒皆正思想是否到牛頓事奉這問題,而這裏所提到的兩項課程都包含一些教導,可以幫助信徒們在這挑戰上作出合神心意的決定。
「不再一樣」門徒訓練課程中提醒門徒去做靈程標記(單元六第四天),意思是叫信徒反省自己在信主後的一些重要屬靈經歷,例如在求學、就業、移民等事情當中,神是怎樣幫助你作出決定呢?神是怎樣帶你到波士頓市居住?祂安排你在甚麼人當中工作或生活?祂給予你甚麼學歷及背景?我們若將這些問題的答案串連一起,很可能會看出神正帶領我的生命朝那方向走,自然對是否參與牛頓堂的決定有所啟示。

「四十日使命人生」亦有差不多相同的教導,但是著重點不是神在你生命中的帶領,而是神在創造你時所給予你的天賦與恩賜!的而且確,神是我們的創造主,祂創造我們時,給予我們各人與別不同的才能,又在我們信主時賜給我們不同的恩賜,目的是要我們去使用,好榮耀祂的名。還記得聖經中管家的比喻嗎?得到主人的錢而不去使用作買賣的,就是不忠心的管家。所以在思想牛頓堂的事奉決定時,先了解華埠與牛頓堂的不同事工需要,再想想神給了你的恩賜與才幹是甚麼,在那裏能夠得到更大的發揮,更能榮耀神,這是作決定時非常合用的原則。

其實「不再一樣」與「四十日使命人生」這兩項課程中很多的內容,對於明白神旨意、信徒靈命成長和信徒作人生中的重大決策,都十分有幫助,例如前者教導我們如何得聽神的聲音,如何看見神在我們生命中工作,後者指出信徒應有的價值觀,那些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因篇幅所限,不能再詳述。
總結而言,神對個別信徒及教會都有一定的旨意,而神對你的先天創造及後天塑造,都是因著這旨意進行。對於教會來說,在開始牛頓堂的事工之前,神已藉著「不再一樣」及「四十日使命人生」裝備信徒及準備教會面對前面的挑戰。神的旨意已清楚在教會中運行,但願每位信徒都行在神的旨意,得蒙神的帶領與保守。若你尚未參加門徒訓練,趕緊去參加吧!找出神在你生命中的心意,活出一個豐盛的人生,既榮神又益人,何樂而不為?!

Sunday, May 18, 2003

七分鐘與神獨處 (蘇耀烺傳道轉載自吳振富牧師)

1882年,劍橋大學在其校園裡首次給世界興起這個口號:記得守晨更。一些像胡伯和東登的學生發覺他們的日子受到功課,講章,運動和競爭的壓力,生活被狂熱與活動佔有了。這一群虔誠的信徒不久就看出他們的靈性受到威脅,若不及時援救,將會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他們在自我分析後所得的結論就是要守晨更 ─ 一個利用每個新的一天的首幾分鐘單獨與神同在讀經禱告的計劃。這個主意像點火燎原,原火燃燒的高潮在於七位劍橋的學生 ─ 特出的運動員及富有才華的學者,獻身做宣教,差傳的工作。他們丟下一切到中國為基督傳福音,這是一段值得注意的教會興起的時期。但這一群人也同時發覺到,要能及時起床守晨更,其困難性與重要性互相媲美。其中的東豋決心要把懶惰改成紀律。他設計出一個自動而有效醫治懶惰的秘方:─ 他在床邊安置了這一新奇的機械,設計「利用鬧鐘的震動力,發動釣魚竿上的線,把上了釣的被單吊上半空,遠離睡者。」東登要起身會見他的上帝啊!與上帝親密的交通,必需在每日晨更中重新得到。
大衛在詩57:7說「上帝啊,我心堅定,我心堅定....」一個堅定的心能促成生命的穩定。很少信徒有這樣的心志和生命。其中所缺乏的就是一個「怎樣開始並維持晨更」的計劃。我建議你從七分鐘開始,五分鐘可能太短 ─ 十分鐘對初學者可能顯得太長。你願意抽出早晨的七分鐘嗎?不是七天內的五個早晨 ─ 也不是六天裡的六個早晨 ─ 而是七天裡的七個早晨!祈求上帝幫助你:「上帝啊!我要在每早晨抽出最少七分鐘與你相會,明天鬧鐘在六點十五分響時,我要對你守約。」或許你的禱告是這樣的:「耶和華啊!早晨你必聽我的聲音,早晨我必向你陳明我的心意,並要儆醒。」(詩篇5:3)

你要怎樣利用這七分鐘呢?

起床料理一番後,找一個肅靜的地方,預備好一本聖經,在那兒享受與神獨處的七分鐘。用前三十秒來預備你的心,感謝祂賜你好睡眠,也為新的一天稱謝「耶和華,潔淨我的心,用你的道指教我,打開我的心,充滿我心,使我的頭腦清醒,我的靈魂活躍,我的心回應。耶和華啊,此刻以你的同在圍繞我,阿們」。現在用四分鐘讀經,你最大的需要是要聆聽上帝對你說的話,讓祂的道在你的心著火,會見它的作者!從福音書著手是比較適合的。從馬可福音開始,一節又一節,一章又一章地唸下去。勿貪快,但也避免鑽牛角尖。勿暫停的研究或查考聖經中的一些字句,思想或問題。讓這時的讀經成為一個暢讀的喜樂,並讓神向你說話。或許一次只唸廿節或一章,當你唸完馬可福音再向約翰福音下手。不久你會順利的唸完整個新約。當神已藉著聖經向你說話後,你可藉著禱告向祂說話。你現在還有兩分鐘半的時間可與祂交通,禱告可順以下四個步驟進行: 崇拜這是最純潔的禱告,因這全是為上帝的 ─ 這其中沒有一點是為自己的。若有王族在場你不會冒失的闖到他面前而會以致敬為見面禮。同樣的對於上帝,你要敬拜祂,首先告訴祂你愛祂,再頌讚祂的偉大,祂的大能,祂的榮耀及祂的主權。認罪見了面後,現在要確定每一個罪都被潔淨和離棄。認罪的原意就是「二者同意」的意思。在禱告中,認罪,就是同意神的看法。昨天發生的事,你說是小小的誇大 ─ 上帝卻說是謊言,你說是激語 ─ 上帝卻說是賭誓,你說是針對另一會友發表個人的意見 ─ 上帝卻說是搬弄是非。「我若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詩篇66:18)謝恩表示你對上帝的感激,想出一些明確的事件感激上帝 ─ 你的家庭,事業,教會,事奉 ─ 也為困難的時刻感謝上帝。「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18)祈求「懇切,謙卑的求」這是禱告中的祈求部份 ─ 向上帝陳明你所需要的。先向別人代求再為自己求,為傳道人,為遠方的朋友代禱,最重要的是為那些沒有聽過耶穌基督福音的人禱求。
七分鐘晨更法不是一成不變的規條,乃是一個指南。不久你會發覺七分鐘的不足,逐漸你會增加到20分鐘,甚至30分鐘的寶貴時刻與上帝獨處,不要忠心於習慣而忠心於上帝。不要因別人如此行,你也照做。它不是無味的任務,也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是上帝已賜給這最寶貴的交通機會。現在就與神立約維護,培養並維持你七分鐘的晨更。

Sunday, May 11, 2003

怎樣決定是否到牛頓堂聚會? (陳德修牧師)

前主日的問卷調查中,有47人表示已經清楚神感動他們在9月開始到牛頓堂聚會;上主日人數再加8位至55人(分別是第二堂28人及第三堂27人),離開我們派出100人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顯示在招募上仍需努力。但在同一問卷中,共有152人表示仍未肯定留在華埠堂或是參加牛頓堂,願意保持開放態度,如果其中四分之一最後投身參與牛頓堂,目標人數就幾乎達到了,所以希望藉此篇幅,與大家分享一下怎樣決定是否到牛頓堂聚會。

首先,讓我們重溫購入牛頓堂址的目標,是要在波士頓西區建立一個增長的會眾,傳揚福音、建立信徒,實現我們把神的愛宣揚給大波士頓區居民的理想;既然這是我們願意付出代價去完成的事,頭一個要問自己的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我不到那邊聚會事奉?」而不是「為甚麼我要到那邊聚會事奉?」換句話說,響應教會呼籲,參加牛頓聚會,已經是相當足夠的「移民」理由。

留在華埠堂的理由可以很多,包括交通方便(如果你沒有汽車,到牛頓區確是一個困難)、人口眾多(要找派單張、傳福音的對象俯拾即是)、需要龐大(居民和附近醫院病人在心靈、生活和安慰上均有需要)、照顧親友(與父母或兒女一同參加聚會,或探望住在華埠的親人)和守住這戰略性的崗位(在華埠保持一間強壯的教會肯定是父神的心意,也是社區的祝福)。如果你由於上述原因而清楚要留下,可喜可賀;但假若我們不向外發展,建立更多堂址,其他地區或不習慣到華埠的人便不能聽到福音、分享到教會帶來的祝福。以下是決定參加牛頓堂聚會事奉的一些理由:

1. 如前所述,你願意回應教會的呼籲,在牛頓建立一所增長的教會,將屬靈的祝福分享給西區的華人(當到牛頓的人過多,影響華埠堂實力時,教會的的呼籲便自然停止)。
2. 你住在西區,新堂址又在西區,實非巧合,可能是主美好的旨意。
3. 你有福音對象住在西區,希望邀請他們到牛頓堂聽福音:或者你認識家居西區而久不聚會的基督徒,希望帶領他們重新投入教會。
4. 你想接受建立新堂的挑戰,離開熟悉的環境,學習依靠主,鍛練自己,成為主的精兵。
5. 你想獲得建立新事工、「由零開始」的經歷。
6. 你想藉牛頓堂的環境,勉勵自己更多事奉,發現和發展不同的恩賜。
7. 你很想參加牛頓堂,卻恐怕只是自己意思,並非主的意思,但投身的感覺揮之不去;在這情形下,你應該約見教牧同工商談,讓教牧同工給你印証。


最後,有些會友提議招募「短期工人」,委身一至兩年,幫助牛頓堂打好基礎,然後功成身退,重回華埠堂。我認為如果日後人手不夠,呼籲無效,這方法甚好,但如果人手充裕,就沒有這個必要,仍以長期委身為優先;不過基於一會兩址的精神,牛頓、華埠不分彼此,假若你有這樣強烈的感動,可與教牧同工商量分享。至於這主日參加華埠堂、下主日出席牛頓堂的「一視同仁」構想,我們並不鼓勵,因為這樣會引致牧養上的困難。似乎唯一例外的情況,是每月一次回到華埠堂參加婦女團契。說到團契,牛頓堂成立之初,本身團契尚未建立,可以想像兩址的會友都共同參加現有團契,不分彼此,直至日後另有發展,情況才可能不同。

Sunday, May 4, 2003

四十日使命人生屬靈運動 (周君善牧師)

「屬靈運動」
教會裏最需要的運動是屬靈運動。所謂屬靈運動,就是在某一時間中專注思想我們的屬靈狀況。為甚麼要思想我們的屬靈生命?正如麥哥登的《心意更新》一書中強調內在生命常被人們忽略,因為人常常只追求「外在的世界」,就如工作、娛樂、資產、及社交圈子等。因為外在的世界是最容易評估,好像成功、名聲、財富或美貌等。然而,內在世界在本質上卻是較屬靈的,它是衡量決策及價值的中心,是敬拜和自省的地方,更是現代污染道德和靈性之風吹侵不到的幽靜地帶。所以,教會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幫助信徒建立一個健康的屬靈生命。
「使命人生」
這使命人生是從purpose driven life翻譯過來,意思是有目標導向的人生。其實,最基本的意思是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問題是,甚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才不枉此生?我們所熟悉的舊約聖經中的一卷智慧文學著作—傳道書,說破了許多的人生百態。每一個人在世上都為著不同的原因而活,有不同的追求。有人追求生活上的享受、有人追求公平公義、有人追求愛情….對於一個有耶穌基督的信徒,我們又在追求甚麼呢?如果全教會的弟兄姊妹都在同一時間去思想這同一個問題時,將會是非常大的震撼。今日的信徒常有孤軍作戰的感覺,當身邊的同事、朋友、甚至一些的信徒都過著吃喝玩樂的生活時,基督徒也缺乏足夠的空間去思想人生的意義。盼望這次的全教會的屬靈運動能讓信徒多一點的鼓勵去重整我們的人生方向。

「四十日」
華理克牧師在《標竿人生》一書中指出:「四十日是具有特別屬靈意義…當神要預備人去成就祂的目的時,祂往往使用四十天的時間。」今天的人對於時間是相當敏感的,對於時間的吝嗇不亞於對金錢的吝嗇。所以,人常常掛在嘴唇邊的話常與時間有關的,例如「我沒有時間!」「我很忙呀!」當教會考慮要舉辦這個40日使命人生時,第一個要考慮的是:信徒有時間嗎?其實,今年教會也的確是有很多的事工及新的計劃。然而,在開展牛頓堂的事工,能夠帶領全教會的會眾一起去思想人生的方向也是最適切的時刻。所以,用了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中籌備了這個「四十日使命人生屬靈運動」。還有一個星期便正式開始,希望這四十日能成為我們一生難忘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