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6, 2003

崇拜与你 (周君善牧師)

記得在70年代開始被邀請參加教會聚會,直到信主及洗禮,主日學老師以及教會的長執一再提醒主日崇拜是教會中最重要的聚會,是萬萬不能缺席的。從那時開始到現在,我幾乎沒有缺席任何一次的崇拜的聚會。可是,回想過去信徒的成長中,從來沒有在主日學見過一門關於崇拜的課程,甚至在神學院三年的進修,也沒有教過崇拜的神學,崇拜的歷史發展,當然也沒有教過不同的崇拜模式。但最感到不安的是自己竟然要在每一個主日中帶領會眾崇拜!所以,在1991年自己開始研讀關於崇拜的書,因著在修讀教會音樂時上過一課的崇拜與音樂,加上當時只有四本關於崇拜的中文書,便在教會中開設教會與崇拜的主日學課程。並嘗試去更改一些崇拜的程序,尋索崇拜的真義。相信大多數的弟兄姊妹都有一個同感,知道主日崇拜的重要,也知道敬拜的重要。但是,如果要問崇拜有甚麼重要時,很多參加了多年崇拜聚會的信徒也未必能即時回答。我曾問過一些帶領敬拜的信徒及教會的領袖:甚麼是崇拜?通常的回答是「崇拜….是……向主…..的敬拜」,有一些比較好的回答是「與神會面」。這是一個需要正視的問題,如果我們已經如常地每一個主日參加教會的崇拜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連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崇拜是甚麼、及為何要崇拜都不能回答得清楚,我們就有必要再去思想崇拜這個課題。

當牛頓堂要開設新的崇拜聚會時,很多會友都關心到底新的崇拜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崇拜形式。其實崇拜是要自己歡喜,還是要上帝歡喜呢?我們又應以甚麼的標準來衡量崇拜的內容、崇拜的結構、以及崇拜的形式呢?華人佈道會四堂的崇拜各有特色,有何不同呢?合乎聖經嗎?有甚麼地方需要更改?有甚麼地方需要保留?

在這短短的篇幅不能回答所有的問題,事實上,我自己也正在學習去認識上列提出的關於敬拜的課題。感謝主讓我有機會到佛羅里達州的崇拜研究學院開始這個為期三年的崇拜學博士課程,期望在未來的日子中,我們一起重尋崇拜的真義,以致可以用心靈和誠實去敬拜我們的主。

Sunday, January 19, 2003

作個新時代的好男人 (鄺偉傑傳道)

很多人都說現今社會已踏入「後現代時期」,後現代的一個特徵是一切皆是相對,並無對錯「好」「壞」之別,很多本應涉及道德範疇的決定已淪為大眾人仕的取向或跟隨潮流與趨向而行的事!因此,在這新時代作個好男人,必須擺脫潮流與文化的衝擊,建立個人內涵與質素,總括可有五方面:

一、負責任:
男性的中國移民很多嗜賭,從賭場對中國賭客的諸多優惠就可見一斑。據一些研究病態賭徒的統計,一人嗜賭起碼有廿人受累,而賭徒與罪犯有一共通點,就是用「自由」作自己的藉口,逃避對自己的行徑負上責任。耶穌說:「犯罪者就是賣了給罪惡的奴隸。」(約8:34)淪為奴隸者,何自由之有?男人若祗知要自由去享樂,受了苦卻要人為他承擔,就已喪失了男人「勇於負責」的本色了。
二、謙和:
傳統的男性形像,不容許有弱者與失敗者的出現,這種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心態,綑縛著很多生命成就沒有突出表現的男人,叫他們受屈惶恐,甚至不能建立真誠的友誼。但這大丈夫形像與聖經中受神稱許的人卻大相徑庭,摩西受神讚賞,不是因他力大,卻是因他謙和。神「抵擋高傲的人,賜福謙和的人」。謙卑的人不是卑躬屈膝,卻是對己對人看得中肯,他會勉勵別人發揮所長,而不是眨抑別人,叫人喪氣。

三、忠誠:
中國前些時候流行一句「口頭襌」:「離了沒有?」久別的朋友問別人離了婚沒有,因他們認為男人有婚外情才追得上潮流,不至落伍。聖經視婚姻為一誓約,是必須以誠信堅守,保羅也說「愛是不喜歡不義」的,壞男人愛把「愛」與「義」分開,追逐婚姻外的愛情快感,好男人卻要用愛去成就義,在婚姻關係中表現忠信及誠實,這才是一個被人讚賞的好男人應有表現。

四、擇善固執:
有一位弟兄作見証這樣說:「以前做生意靠非法回佣,現在決心不作非法勾當,單以優質服務賺取客戶的信任。」在這個習非成是、黑白不分的時代,要行事光明磊落,往往要付出代價。聖經提醒我們:「你們與罪惡相爭,還沒有抵擋到流血的地步。」(來12:4)好男人面對罪與試探時,應有「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氣概,向惡勢力誓不低頭,不尋求人的認同,不為利益妥協,清楚表明真理的立場,保持在神前面一顆清潔的良心,有這樣的行為,才算得真正的頂天立地!

五、勇於認錯:
一個廣告中的男子向女友承認低估了她所介紹的傷風藥,女友答:「我喜歡那些願意認錯的男人。」這廣告反映出女性對男性的期望,在女性地位日漸提高的時代,男性視女性為競爭對象,其實男性要克服的敵人,不是別人而卻是自己,很多男性處理不了自己的問題,抑壓於心,便向週圍的人發洩,正是累己害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一個懂得幫助自己面對過錯的男人,才懂得怎樣面對及幫助別人,有錯敢認,方是敢作敢為!

是非不分,黑白顛倒的情況在現今社會日益嚴重,作個時代的男人比以往更需要神的亮光,去看清存在於別人及自己裡面的「好」與「壞」,並且要靠我們心中的聖靈作隨時的幫助,秉行公義,好讓男性信徒成為現代男人的典範! 〈本文內容參考萬得康牧師「作個新時代的好男人」,刊於北宣家訊第187期〉

Sunday, January 12, 2003

2003年的挑战(下) (陳德修牧師)

上期說到牛頓堂的開展很自然會使華埠堂事奉人手出現空缺,需要培訓填補;為回應這挑戰和增強會友做門徒的心志,我們新近成立了門訓部,打算不找教會中三頭六臂的大忙人,而是發掘新秀做部員,豈知在提名至發出邀請的幾個月間,新秀們已被多項事工招手,變成小忙人,可見教會對人才的使用率十分之高。現在門訓部計劃盡快出版一本崇拜人員事奉手冊及舉辦崇拜人員訓練班,以幫助弟兄得到更多裝備;至於小組或個人的門徒訓練,和其他培訓的工作,則仍有待計劃、推動。這部門的效果如何,現在尚未知道,但願它能發展成為主日學部和本地傳道部的規模,能貢獻教會增長。
除第三堂外,國語堂在來年也會面對很多機會和挑戰;首先,國語同工的聘請有八人回應,使我們喜出望外,費了一番功夫禱告商量,才能將恩賜、經驗不同的申請人編好優先次序,安排面談,深信主必將最合適我們教會的同工帶來。國語同工到任後,便會和其他教牧一起籌劃國語堂的長期發展策略,將國語事工帶到一個更高水平。其實國語堂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已建立了一班熱心事奉人員,但因為工場實在太大,慕道友和初信的弟兄姊妹缺乏個人培訓和關懷,所以未能充分發展。以後的工作,我看在乎建立一個培訓和牧養組織,有系統地培養人才,支援進一步的增長,尤其是近月內有多位核心份子要離開本地,這個工作更急不容緩。

差傳事工,過去一向得神賜福,不斷在宣教士人數和金額上增長,實際收入超過認獻數字的年份,遠比不夠的年份多,但今年面臨的挑戰,是認獻額不足達十多萬元,雖云經濟不景和擴堂籌款是引致不敷的主要困素,但這樣大的差額,不免叫人擔心。差傳委員會憑著信心,希望會眾在未來數月內能增加差傳奉獻,所以並不減少對宣教士的支持和差傳事工的開支,然而如果今年底差傳基金結帳時赤字仍然龐大,或會影響委員會們訂立明年預算案時的心情,但願我們勝過這個挑戰,不減低對差傳的負擔。

擴展華埠堂址,在我們心中仍然重要,因為我們需要更多地方來容納日益增長的事工。雖然擴展的方式很多,至少包括加建、購買房屋、租用地方等,但我認為最理想、又能統一解決地方問題的,是徹底重建現址。

我們大概還記得,兩、三年前我們聘請建築師繪畫了重建草圖,美輪美奐,使我們十分興奮,但當造價估計在八百至一千萬之間時,我們覺得這對教會經濟負擔太重,一時難以執行,但如果有發展商看中教會旁邊的地皮,認為可以建造大型商/住樓宇,則教會可以考慮與之合作,合併堂址土地,成為更大地皮,建設合乎社區需要的樓宇。預計這種合作方式可讓教會以較低價值建成足夠發展事工的空間,也幫助社區建成更多低價住房。這樣大型的企劃需要很大魄力和智慧,雖然未必在2003年有頭緒,但我們應常作準備,好好禱告,對神的帶領保持敏銳。

長老會成立已兩年多,但仍未有平信徒長老成員,今年的挑戰是加速培訓步伐,在短期內按立長老、與牧師們同工,牧養和治理教會。盼望會眾興起,羡慕聖工,在牧者鼓勵印證時,接受挑戰,樂意肩擔長老的職份,使教會基礎更形穩固。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恆切禱告的挑戰;教會禱告會乏人參與,普世皆然,本會亦不例外,主日早上九時的祈禱會,有時只有同工數人出席,幸好我們還有星期二的國語祈禱會、隔星期三的三堂祈禱會和每晚九時正的祈禱網,否則教會的工作只是一團缺乏靈性支持的熱空氣。但願我們明白禱告是應付上述種種挑戰的秘訣,加強我們祈禱的操練。

Sunday, January 5, 2003

2003年的挑战(上) (陳德修牧師)

2003年已經來臨,對華人佈道會來說,它將是充滿動感和挑戰的一年。

首先,英文部將在下主日開始由兩堂風格不同的崇拜合併為一,而且搬到昆士小學禮堂聚會,此舉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毅力,先要說服敬拜形式各異的兩個會眾互相遷就,再而發展一個各人都能適應的崇拜,加上安排搬遷、建立總務隊、計劃場地運作,事工相當龐大,但當一切就緒後,較大的禮堂、運動場、飯堂、教室等設施,會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也能讓英文部集中力量,預備差派數十到一百人去開展牛頓堂的工作。英文崇拜搬遷後,教會正堂在主日上午十一時前便會騰空,可供中文部便用,方式包括將第三堂改至上午九時十五分 (相應地將國語堂在下午一時搬到正堂聚會),或將國語堂改至上午九時十五分在正堂聚會 (第三堂則不作改動);此外,將第二堂遷至昆士小學也屬可能,但因為事關重大,要好好商討和計劃方能進行。無論如何,由於教會和昆士小學都需要時間互相觀察和適應,較長遠的借用合約大概要到半年後才能簽訂,所以以上題及的中文部改動都不會在未來幾個月內推行。

今年要發生的另一件大事是一月十五日的牛頓堂業權移交,物業轉手後,隨之而來的是地方運用的權利和責任;雖然我們打算在九月間才開始牛頓堂的中、英文崇拜,但團契、小組、會議等活動則幾乎可以即時在那邊進行 (據我所知,已經有多個婚禮和區內華人教會的聯合活動申請借用牛頓堂) ,我們面對的挑戰至少包括擬定借用守則、控制運作費用、保安、小型整修、鄰舍關係和處理上手業主留下來的租客合約。不過這些尚屬次要項目,最重要的工作,是開設崇拜,建立一個有活力、有傳福音心志的會眾;現時中文部已成立了一個核心小組,負責籌劃和推動牛頓堂事工。小組的工作很多,除顧及崇拜、佈道、主日學、團契外,也要和英文部合作,彼此配合,服侍不同文化 (由很中國化至很西化) 的人。我們打算在三、四月間發動會眾招募工作,邀請弟兄姊妹加入牛頓堂的聚會和事奉,根據現時觀察和與個別肢體交通的瞭解,實際情況與差遣一百人的目標會很相近,不過人數只是一個粗略目標,成員的背景組合 (年紀、已婚 / 未婚等) 也很重要,能直接或間接影響發展的方向和牧養策略,所以同工們將一方面主動招募,但另一方面也會客觀地回應實際參與的情況。

「一會兩址」的落實執行也是一項新挑戰,因為可以借鏡的例子不多,華人教會中,更是開創先河;如果處理得不好,有可能變得不倫不類:既沒有分堂的獨立性,也達不到在本堂加設崇拜的統一性。但如果行之得法,好處很多,包括合一計劃、彼此配合、資源共享,為日後教會發展的模式打出一條新路;同工在正反兩面衡量後,覺得這方法在本會十分可行,可以作為日後增長的藍本。

隨著牛頓堂的開發和會眾的遷移,華埠堂事奉人手肯定出現空缺,需要培訓和填補。其中影響尤大的是第三堂,預計有一半弟兄姊妹轉到牛頓堂,留下約七、八十人,要負起重組第三堂的工作,挑戰很大,但其實在三年多前當國語堂剛分出去的時候,第三堂也只有七、八十人。然而透過周牧師精明的領導、音樂水準的提高、敬拜氣氛的加強、傳福音的熱誠、及二堂會眾響應轉而參加三堂,人數得以在短期內倍增;現在由於擴堂異象,就算「打回原形」,也是值得。我們願意再接再厲,使第三堂重新增長。
【下期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