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7, 2003

愛心暖人間 (鄺偉傑傳道)

雪后是安徒生童話中較長的一篇,故事曲折,很有發人深省之處,同時亦告訢世人愛心關懷的重要。故事的開始說到一個惡魔做了一面鏡子。這面鏡子不能照出美好的事物,只會反映醜惡和缺陷。有一天,鏡子不小心摔碎了,碎成千萬片,散在世界各處,由於每一碎片都帶有鏡子的魔力,所以只要掉進了人的眼睛,就會扭曲了人對事情的看法,如果掉進了心裡,碎片會變成一塊冰,使人的心冰冷堅硬。
故事裡的小男孩凱,眼裡和心裡都進了碎片,所有過去看為美好的事物都變得醜陋,他的心也漸漸冰冷了,他離開了家,隨著雪后遠走北國,住進冰宮,成為俘虜。凱的好朋友吉達為了找尋他,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了北國,看見凱正試著用冰塊拼出一個「愛」字,因為雪后告訴他如果能拼出來,他就能成為自己的主人。吉達的熱淚溶化了凱凍結的心,凱哭了,碎片也隨之流出。周圍的碎冰為他們高興,自動的拼出「愛」字,使凱得到自由。雖然安徒生塑造了惡魔與雪后這兩個角色,由他們做出鏡子、建造冰宮,使人的眼睛只見醜陋,使人心冰冷。其實,這與聖經對世人的描寫非常吻合。生活在罪中的人,看一切事物是醜陋的,因為就算是神的榮耀,也是由人所破壞(羅3:23)!人類歷史戰爭連綿,正表明人未曾活出神的美善。同時,神的永能和神性雖是明明可知的,但人卻不榮耀他,也不感謝他(羅1:20-21),人們若懷著這樣的心,又怎可看見生命中的美麗呢?而且在亞當犯罪之後,死亡進入了世界,若果一切事物以死亡作終結,有何美麗可言?另一方面,人在未認識神時,除了自己以外沒有其他倚靠,年青力壯時凡事還可處理得妥當,沒有甚麼問題處理不了,身邊亦不難找到朋友,但當年紀大了,生命中面對的事情亦變得複雜,有些需要更是朋友幫不來的,例如疾病、身體衰老或喪失家人等,當人要獨自上路,面對生命不能逆轉的情序時,感覺何止冰冷!要驅走生命中的冰冷,神給予世人兩件寶貝,一是救恩所帶來的自由,二是主內一家的相親相愛。因信主耶穌信徒得享永生,死亡再不是一切的終局,我們就不再被死亡所囚禁,得享自由,生命自然顯得美麗。由於生命不再是無望與灰暗,信徒群體的相交自然與別不同,我們不是同病相憐,卻是共享新生!靠著神,信徒沒有不能面對的問題,所以我們的愛,亦應比其他人帶有更大的能力,不是因為信徒們甚麼都辦得到,而是因為甚麼也不能奪去神對我們的愛(羅8:35),祇要我們仍屬於神,生命就不會有絕路,我們的愛就不是同病相憐的同情,而是帶給人盼望與生命的關懷。所以作為基督徒,關懷別人及叫人從冰冷中解凍,是我們應有的責任及生命的流露,正如希伯來書的作者提醒我們,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因這是信徒相聚時應作的事(來10:24-25)。

Sunday, April 20, 2003

怎能叫人不担心?(下) (陳德修牧師)

上星期說到肺炎病毒流行東亞之後,香港方面又傳出較壞消息,幾天之內,分別有九人、四人、五人因這病毒喪生,內中壯年者竟佔多數。原本盼望疫症很快趨於寂靜的香港人,現在轉而擔心此症方興未艾。一位在香港作宣教士的弟兄日前打電話給我分享近況,亦難免以這方面為主題。他告訴我,香港政府先前預計今年能有微量經濟增長,但現在已不再作此希望;市民方面,憂慮變成壓力,壓力需要宣洩,以致責罵政府成為時尚,社論批評、揭發疏忽,無日無之。在社會上做過事的人都知道,工作程序經常能絕對依章辦事的不多,有時也並不實際;當工作順利完成時,眾皆歡喜;但工作一旦出錯,要找漏洞,必定可以找到;作為當事主管,在這情況下難辭其咎,辭職與否,視乎事情的嚴重程度,也往往視乎其去留的意願程度。這位宣教士說,香港官員留任的意願很強,但危機既不受控制,唯有循公關方法,為民心打打氣,希望人民增加信心本錢,共渡難關。這位宣教士繼續分析說,可惜有關官員非無口才,只是缺乏「內心的力量」(inner resources),習慣官樣文章,不習慣愛心話語,以致為民打氣時語言空洞無力,成為笑柄。

今天是復活節,主聖穌的復活成為我們內心的力量,不但可以幫助自己面對困難,渡過逆境,也可以幫助別人處理危機,重拾信心;當我們真正體會復活所帶來的喜樂和盼望時,言語便不會空洞無力,反而讓我們看到「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十字架是我們信仰的一個重點,但如果大家深入考察,便會知道十字架原本是一個可怕、刑罰、羞辱的象徵,是羅馬人發展出來威嚇民心、叫人喪膽的工具,但在神的手中,卻成了祥和、賜福、榮耀的記號;這正說明了我們信仰的精神,能化咒詛為祝福,前面講到戰爭與肺炎病毒,都是「怎能叫人不擔心」的事,但願我們透過十字架看這些事時,便看出一幅與世人觀感不同的圖畫。

最後,讓我們談談失業的問題。對很多人來說,這課題更為切身,直接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自高科技經濟泡沫爆破之後,麻州失業人數冒升,其中許多都是與電腦或科技有關的人材;由於這些行業是華人知識份子大量投入的專業,所以對華人教會的影響相當大。有些接近退休年齡的弟兄姊妹,索性因此提早退休,事後發覺除收入降低一點之外,也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可以做以前沒時間做的事、發展從前未能如願的興趣、又參與更多的教會事奉。不過對青、壯年的人來說,失業使人十分頹喪,他們並非不願意工作,只是沒有機會,除心情受困外,經濟也受影響。有見及此,羅威爾華人聖經教會率先成立「過渡中心」(transition center),在教會物業內騰出空間,安設通訊設備,方便會友上網找工作、書寫個人履歷及磨勵應徵面談技巧,此外,又舉辦互助小組,在靈性及心理上互相支持。最近,隨著失業人數增多,Lexingon華人聖經教會也成立近似的中心,有位長老更提早退休,專責做協調工作,據他估計,其教會內失業人數約近五十,其中一半曾使用該中心。雖然我們的會眾不像以上兩間郊區教會的會眾多以高科技工作為生,但失業人數也應在二、三十之間,是否也應設立互助中心,仍有待觀察討論,但有一點肯定的,是教會弟兄姊妹間必須有互助精神,「團契」這個名詞,原文含有資源共享的意思,因此在必要時,我們應該實行經濟互助,以達到真正團契的精神,所以請有工作做的肢體,預備一些錢做互助的行動;而現時失業的肢體,不要獨力面對困難,而是坦誠分享需要,以致教會一家人能共渡難關。

Sunday, April 13, 2003

怎能叫人不担心?(中) 陳德修牧師

自上週談及戰爭後,伊拉克的局勢又有急劇變化,盟軍已成功控制首都及全國的大部份,「解放行動」似乎快要告一段落,但對一些憂心忡忡的人來說,焦慮方才開始。除恐怕餘下的巷戰會帶來大量傷亡之外,很多人對候賽因的「自殺敢死隊」仍相當畏懼,不知他們何時「出招」,或者在何地下手;如果他們學到了中國人「君子報仇,十年未晚」的失禮哲學,則在以後有一大段日子仍叫人提心吊膽;有些人相信,布希此舉未必帶來國際和國家的和平穩定,反而在勝利之下,製造了許多暗湧和危機。

戰爭是人類罪惡的產品,永遠沒有嬴方,無論勝者敗者,都付上沉重的代價,除了無數生命失去外,財物損失也不計其數,根據估計 ,重建伊拉克需要至少600億美元,連美國在此役軍事花費的600到700億元,相當於一些中型國家的整年國民收入,可以養活無數的人。無論我們主戰反戰,在這時都需要在主前認罪,求主憐憫,使戰爭的勝利不會導致美國人驕傲自大,落在神審判之中,好像舊約哈巴谷書論到迦勒底人因國勢興隆,自高自大,最後得到主的審判一樣。在戰事初期,美國兵錯誤擊落了英國的一架飛機,當記者訪問現埸時,英國將士不無微言,投訴說美國大兵好像沈迷電子遊戲的青少年(大部份低級美兵確是20歲左右的青年),狂野地按鈕發射武器。其實這不單是年青士兵的問題,在各類新型武器面前,很多人都有躍躍欲試的衡動,要看看它們在實際情況下的威力;擁有先進軍備,確是一種危機,可能微妙地影響了美國人的性格。

911事件、戰爭傷亡、和恐怖份子襲擊,使人醒覺生命的無把握,正如傳道書(9:11-12)所說:「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原來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魚被惡網圈住,鳥被網羅捉住,禍患忽然臨到的時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此時我們應做的,就是省察自己與主的關係,肯定活在主的愛中,無論甚麼事要發生,都把自己交託在主的旨意內。

說到禍患可能忽然臨到,我們就想起近月流行的肺炎病毒(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雖然美國每年交通意外死亡人數以萬計,反觀此病毒的個案現時全球只有二千多,死亡人數一百多(美國百多宗個案中仍未有人因病死亡),但引起的恐慌卻是十分廣泛,旅遊及餐館行業首當其衝,深受影響。這病使人害怕的地方,是身體強健者也會因而死亡(通常流行性感冒只引致年老體弱者死亡),而且到現時仍未有治療的藥物,所以人人自危,恐怕一旦染上,便生命堪虞。有位朋友告訴我,這病毒對他帶來的不安,比恐怖份子尤甚;在美國尚且如此,在中國、香港、台灣所造成的驚恐,就更可想而知。

有些信徒覺得這病毒是神在末世給人類的危機訊號,也有人認為這是神審判的開始。我絕對相信主再來的日子臨近,也相信主在末世向人發出警告及施行審判;信徒不應對世事了無醒覺、懵然不知,但我們也需小心過猶不及,動輒祭出世界末日的呼聲,短期尚能引起世人警醒,但日後事過境遷,人們難免覺得耳熟能詳,不再認真留意。歷史上犯了這方面錯誤的例子很多(耶和華見証人多次指定日期預言主再來或哈米吉多頓大戰也是其中一例),所以我們要小心處理。

不過,信徒在這些事物面前互相提醒、常作準備、警醒等候,並加強佈道的熱誠,卻是應當的。

(未完待續)

Friday, April 4, 2003

怎能叫人不担心?(上) (陳德修牧師)

過去幾個月是記錄上最冷最多雪的冬天之一,很多人情緒深受影響,亳不暢快,恨不得百花盛放的日子早日來臨;根據日曆,春天已在十多日前到達,但可惜東風無力,冷空氣仍壓住波士頓大地,而且連日多雨,使人抑鬱,加上經濟低潮、伊拉克戰爭、恐怖份子侍機而動,最近還出了一個「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怎能叫人不擔心?據云香港某名歌星突然跳樓輕生,部份也是由於上述因素影響,負面情緒積壓太多,遂做出非理智的選擇。報張報導,此事發生之後,立刻成為誘機,引發數人相繼自盡,以致有學者勸喻電台,忍心一點,減少重覆播放該歌星的名曲,以免更多人變成歇斯底里,不可收拾。
正如基督徒不能避免患上傷風感冒一樣,信主的人也會受壞消息感染,憂心世事;不過我們有聖靈保惠師(或可譯作安慰者)的內住,儼如抗體,幫助我們防止身體受到過份傷害。楊牧谷牧師在得了癌症、初次治癒之後,寫了一本書叫「再生情緣」,其中一個深刻的體會,是基於他在醫院接受放射治療時的觀察。他發覺在醫院地庫的癌症治療部每日都擠滿了等候接受放療化療的人,其中很多病勢比楊牧師還重,但這些主要是普羅大眾(要在公立醫院求醫)的人對要經過的苦楚都靜而不語、默默接受,反觀讀過一點書的知識份子,在困境中便呼天搶地、無病呻吟、抱怨不平、或者大做文章,相對之下,基層人士更勝一籌,在他們面前,這位擁有名牌大學博士學位的楊牧師第一個反應是十分羞愧;但在繼續觀察和反省後,他發覺這些大眾的默然接受並非出於勇敢的選擇,而只是由於宿命或無能為力的思想。基督徒雖然有時難免驚恐,表現欠佳,但始終有一個「寶貝放在瓦器裡」,有永生的盼望和把握,可以貢獻給這個「無奈接受」的世代。

說過上面的話後,我想在餘下的篇幅及未來一、兩期週刊文章中與大家淺談一下戰事,肺炎病毒和失業的問題。

有一位慕道朋友,對伊拉克戰事十分反感,知道布希總統是基督徒後,更大為光火,說:「基督徒也向人開戰嗎?」其實美國歷任總統,鮮有表示沒有信仰者,除甘乃迪是天主教徒外,都有基督教背景,問題是信仰是否認真而已。不過布希的基督教信仰,確是相當認真,然而這不代表他必然是一個和平主義者;正如基督徒中有人喜歡民主黨的政綱,有人喜歡共和黨的政綱,在戰爭觀點上,也有不同等次的立埸,主戰反戰都有,不能一概而論,就好像中國人雖然一般重視息事寧人,但偶有不惜傷害感情仍要據理力爭者,也未能否定之為中國人一樣。布希硬朗的「牛仔性格」在911事件後贏得國人高度評價,出兵阿富汗幾乎無人反對;如今他以維護國際和國家安危為理由,再次出兵伊拉克,獲支持率也達七成以上,反影美國人相信他列出的理由。

在911襲擊後不久,我寫了一篇週刊文章,提及公義戰爭的原則,國家對外動武,應先通過這些原則,否則便不算公義。個人認為,現今之戰,布希事先未能清楚証明伊拉克製造生化武器,支持恐怖份子,使人難以肯定這埸戰爭乎合公義;但布希政府卻言之鑿鑿,聲明如果等候受襲之後才還擊,已經太遲,也會受國民指摘知情而不採取行動,似乎言之成理;現時一般美國人在選擇立埸時,主要在乎是否相信政府真的掌握到危機的資料,以致需要杜漸防微。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