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18, 2001

互聯網的罪行 (鄺偉傑传道)

互聯網與電子郵件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互聯網把人的距離拉近,你每天用電子郵件可與遠方的朋友通訊,或與在千里之外的網友傾談,當你感嘆科技進步的同時,你會否想到互聯網也是罪惡的溫床,給犯罪者帶來不少便利?

近一期新聞週刊(Newsweek)美國版的封面報導中,就以互聯網的黑暗秘密為題,揭發出互聯網的普及帶來以兒童為題材的色情罪行正死灰復燃,據報導指出,該種罪行已在八十年代被執法當局差不多完全清除,在九十年代末期捲土重來,是拜科技進步所賜。昔日有戀童狂或虐待兒童癖好的人,他們購買兒童色情刊物時必須透過郵遞,執法當局透過檢查可疑郵件,把買賣雙方拘捕及起訴。但今日互聯網的普及,除了容許色情刊物的網頁存在之外,色情照片可以不受管制的傳遞,製造這些照片的人用數碼相機拍照,可把影像直接上載到網絡,不用沖晒,整個製作過程不為人知,使得執法當局束手無策。

互聯網另一個作用是幫助這些犯罪者建立一個網上群體,戀童狂的人多為性格孤癖的人,但互聯網使他們聚在一起,使他們得到認同感,認為自己的罪行是合理的行為!

相信很多作家長的會友,在閱讀此文前也明白互聯網的危險性,因為子女在網上的聊天室容易接觸陌生人,而很多戀童癖的人就是這樣尋找對象。家長監察及限制子女用互聯網固然是必要,我們也可幫助有關當局破獲這些犯罪集團,我們若有發現這些網頁,可聯絡失蹤及受剝削兒童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and Exploited Children)的CyberTipline(致電800-843-5678或電郵cybertipline.com)。有關當局就會採取行動。信徒的舉報,不單是執行公義,更加是神所喜悅的敬虔。雅各書1:27說:「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Sunday, March 11, 2001

枪枝文化 (陳德修牧師)

近日接二連三的校園槍擊事件,使人震驚和擔心。開槍的主角,一個是十五歲的男孩,就讀九年級,結果殺死同學兩人,傷了十多人;一個是十四歲的女孩,就讀八年級,結果打傷了同學的肩頭。一時間中學校園風聲鶴淚,三日內多達十二個州的學校均有學生傳出要開槍傷人的恐嚇,連麻州也不例外(結果該學生的家被警方搜查,自己則被停課及控告),難怪有些家長接受電視台訪問時說:「從前以為校園就是樂園,兒女上課後大可安枕無憂,但現在竟恐怕他們不能活著回來。」如果我們還記得年多之前,一個七歲的孩子帶槍上學,失火打死六歲的同學,這樣的擔心,便不為過甚。
政府怎樣回應這些事件呢?前任總統克林頓和他所代表的民主黨強調立法管制槍枝,現任總統布希和他所代表的共和黨傳統上對管制槍枝並不熱心,強調的是要加強家庭教育,改變暴戾文化。美國在先進國家中對槍枝管制最為寬鬆,幾乎人人都可以合法擁有槍械,限制很少。這可能源於國家發展的歷史因素,當初期東岸十三州不斷向西向南殖民開墾時,人們所面對的是土匪、敵人和猛獸,所以家家都擁槍自保(我們從「牛仔電影」中看到百多年前西部市鎮男人均腰間配槍,好像標準服式的一部份,正是這種「牛仔文化」的說明)。今日,時代已經改變,大多數人口聚居在城市內,擁槍已非必要,但很多人仍不肯放棄這項權利,以致管制槍枝的法例寸步難行。槍枝能使弱者變強,一槍在手,立刻力量倍增,一反力大就得勝的天然定律,難怪大有吸引力,不過如果我們將它對現代社會的利弊作一比較,便知道弊多於利;政府要執法,擁有槍枝情有可原,但對一般人民,加強管制,實在必要。

不過現政府提醒人民要注意改造文化的論點,也有理由。青少年聯群結黨,取笑弱者;弱者以槍還擊,作為報復,都可以說是文化和教育的問題。現代社會家庭觀念薄弱,品德教育低落,教會在這方面,有福音大能的資源,也有不可推辭的責任;教會猶如一座燈塔,當環境越暗淡時,它的光就更顯得明亮,所以我們要懇切求主,以福音為基礎,以教導為媒介,改變人的思想,尤其是當小孩子仍可塑造的時候,灌輸他們敬畏神的態度,引導他們走正確的道路,不欺壓弱者,不懷槍傷人,鑑於青少年犯案的數字居高不下,基督教教育的工作就更形重要。魯迅寫《狂人日記》是要抗議當時的「吃人文化」,他在結論時說唯有孩子們仍未學會「吃人」,所以全書的最後一句是「救救孩子」,這也是我們的心聲。

Sunday, March 4, 2001

齊來學寫作 ?(陳德修牧師)

當上帝要將祂的心意啟示給歷代的信徒時,祂選擇了文字作為媒介。不錯,上帝可以透過聖靈向人直接啟示,但如果祂單用這個方法,後代的人便無從知道祂在歷史中工作的痕跡: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耶穌基督降世、保羅巡迴佈道等事將和該一代的人永遠遺失。

因此,教會文字工作的重要性無可置疑,文字可以將上帝在個人身上或周圍環境中的工作記錄下來,以便造就更多人;文字也可將成熟信徒在聖經上所下的功夫分享出去,讓人同得好處;文字更容許讀者按自己吸收的速度再三閱讀,以致明白得更全面。

只可惜文字工作要下功夫,先不談優美的作品,就算要寫出順暢的句子也需要技巧和練習。現代文化趨向速成,所以很多人對寫作、閱讀敬而遠之,甚至率先「認輸」,以免獻醜,但因此卻失去了很多表達和分享機會。

有見及此,《號角》月報、《松果》季刊和本地傳道部將於五月十九日合辦「盡在筆言中」文字工作講座,藉此提高弟兄姊妹寫作的技巧和興趣,雖然不可能誇口用一天的講座就提高各位寫作的能力,但卻保証可以幫助你認識寫作的原則和「文以載道」的方法。

無論你現時的寫作水平如何,都不應推辭改進的機會。很多人不敢以自己的寫作示人,是因為作品過於口語化,恐怕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其實文字是不斷轉變的,今日的口語可能成為明日的標準用語,在二十世紀初中文由古文轉變成白話文,正是最好的說明,所以你的風格可以豐富現時寫作的格式,使文字更加傳神。不過,話需說回來,昔日領導白話文運動的人,在古文上都有好基礎,才能捨短取長;因此我們如果要開創新潮流,也必須在現時語文的規則上先下功夫。總而言之,請來參加「盡在筆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