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一位姊妹手中收到老朋友許道宏牧師親筆簽名的自傳《冰封下的暖流》,回家後一口氣把它讀完,還觀看了內附的光碟,由此勾很多回憶。
許牧師年紀比我稍長,出生於基督化家庭;父親許雲來牧師早年從商,但後來蒙神呼召要到鄉村宣教,所以在神學畢業後舉家遷到當時在香港算是偏僻郊外的大埔船灣區,收入低微、工作繁多、果效不彰,生活殊不容易;加上許雲來牧師生了七個兒女,食指浩繁、經濟時常出現問題,作為長子,道宏從旁看到父親的困難,所以自小便立志長大之後「甚麼工作都可以考慮,但不能作傳道人」。
道宏成長階段也經歷了反叛期,對父親及信仰都有不滿,但一所設備簡陋的基督教中學改變了他的態度。迦密中學由一班注重全人教育的基督徒創辦,開辦資金只有三萬港元,但由於老師都愛護學生、忠心授課,軟化了許牧師的心,成為一個學業與品行均優的學生,順利考入大學,畢業後樂意以教師為職業,而且回到迦密任教;六年後獲得奬學金到英國進修三年,之後仍回母校,前後服務達十六年。
我在87至91年曾在香港牧會,其間認識許牧師,並且一見如故、無所不談,覺得他很有牧者恩賜,於是鼓勵他考慮全職事奉,但均被他微笑謝絕。不過他倒賞了我一個面,請我在他的婚禮中宣講訓勉信息。典禮在他教會新落成的大禮堂舉行,出席者達八、九百人,叫我十分緊張,但總算不辱使命,傳講了聖經原則;尤感高興的,是他娶得賢淑妻子。
91年我回到波士頓事奉,他則於94年移民加拿大溫哥華,旋即進入神學院接受造就,預備做傳道人,神感召始終大過人的保留和傷痛經歷,道宏最後還是走上他父親的道路。97年神學畢業後他被派到溫哥華近郊開辦一間新教會,雖然經驗不足,但他全力以赴,會友數字逐年增加,其工作受到牧長和會眾的肯定,不久便按立他為牧師。
好景不常,幾年前他發現患上柏金遜症,肌肉不聽大腦指揮,還經常僵硬起來,使他不能動彈、全身痛楚;吃藥能減低症狀,但卻引起副作用,就是身體不停的擺動。此症現時仍沒有治癒方法,病況只會越來越差。三年前我一家到香港探親,剛好遇上他在那裏接受治療,於是到他家探訪;我的三個兒子從未接觸過柏金遜症病人,對著許牧師搖動的身體表現得很不自然,但他卻耐心地向孩子解釋自己的情況,而且大方地叫孩子與他說話時不用看著他,因他明白這樣做會令孩子們不安;不單如此,他請我們成人與他說話時也不用禮貌地看著他,因為他搖動的身驅能使注目者頭眩:他已經接受了這病給他帶來社交上的影響。在我們的交談中,他投訴的事少,感恩的事多,給我一個美好的榜樣和無限的鼓勵。
但當他漸漸習慣了這病的痛苦和別人奇異的眼光後,在2004年,醫生又宣佈另一個壞消息:他患上了肝癌!隨後的手術和化療使他身體十分衰弱,本來有機會換肝,但最後又發生阻滯。他和師母有強大的信心,深信在任何處境神都愛他們,在祂毫無黑暗,但在身體受苦時,仍難免感到疲倦灰心,而在這困難時刻叫他們最得支持的,是教會祈禱網;在一個寒冷的晚上,當會友們知道牧師肝病最新消息時,這間人數不多的教會竟然來了五十多人同心祈禱;病者從其中得到鼓勵不用說,就是教會整體依靠神的心也增強了。
我們中文部也有一個禱告網(國語堂近月另外發展了自己的禱告系統),參加者願意在每晚九時正為教會日常工作或肢體間的突發需要代禱,如果時間不適合,或者晚上外出上班或聚會者,可以另覓自己方便的時間禱告。這計劃已經實行了幾年,參加者在一百人左右;今年正值教會以禱告為主題,我們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方法很簡單,只要填妥週刊內附的報名表交回即可。如果你有電郵地址,突發的禱告事項將以電郵傳達,沒有電郵地址者則以電話傳達。這禱告網在過去支持了很多突然生病、遇到意外或有急切需要的弟兄姊妹,希望你能成為網絡中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