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華人佈道會的弟兄姊妹,新年蒙福。很快過了六個月的安息年假,知道在這段期間有不少弟兄姊妹在禱告中記念我和師母,感謝大家。牛頓堂的弟兄姊妹也特別分擔了風琴師、帶領崇拜祈禱及主席的事奉。陳牧師及張傳道也特別付出了額外時間牧養牛頓堂的信徒,願主報答你們的勞苦。十二月是我和師母結婚十五週年記念,過去多年由於忙於籌備聖誕的聚會,所以都沒有機會與師母外出「慶祝」一番,今年例外!感謝主。
撰寫崇拜學博士論文
六個月安息年假主要的目標是完成崇拜學博士的論文。我的論文內容主要是設計及教授一個崇拜領導人員的訓練課程。在一般華人教會中,參與崇拜的事奉人員,無論是司事、招待、崇拜主席、崇拜小組、或崇拜委員會成員,大部分被邀請擔任以上事奉工作時都未經訓練。我曾發出一份問卷給紐英倫區十二間粵語的華人教會,要了解他們的情況,當中只有兩間回應曾有崇拜事奉人員的訓練;但其實只靠外間的音樂事奉訓練,及不定期按需要而開設。也就是說,沒有一間華人教會有固定的崇拜事奉人員訓練課程。所以,在祟拜中擔任領導的人大多數只憑觀察及經驗而帶領。對於崇拜事奉的基本認識,大多數的事奉人員都是一知半解。例如崇拜的意義、如何帶領崇拜的禱告、崇拜讀經的技巧、如何在崇拜選擇合適的詩歌…等,這些基本知識都是靠自己去鑽研。所以,崇拜領導人員在帶領崇拜聚會時表現會有參差的情況出現。我編寫這個論文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訓練而為教會預備合適的領導人員。因為有好的領導,才能有好的崇拜,好的崇拜才能帶領弟兄姊妹在崇拜中經驗神的同在。
在寫作的過程也遇上相當多的困難,要用英語去表達是其中最大的困難,當指導教授多次提醒這是一個博士程度要求的論文時,我差點要放棄。感謝主有師母的鼓勵及弟兄姊妹及其他同工的支持,終於在十二月之前將所有內容寫完,可算是一個奇蹟;也是我人生中一個很大的突破。現在要等待兩位指導教授的最後審閱通過才算大功告成,請繼續代禱。
走訪不同教會
我利用這六個月的時間走訪了多個不同宗派及不同地區的教會,其中包括聖公會、路得會、公理會、貴格會、循道會、葡萄園教會、及一些獨立堂會。參觀不同教會在心態上有特別的感覺。所拜訪的教會全部都是英語教會,沒有人認識我們,我們也不認識他們,我和師母到每一間教會時都是新來賓。曾經到過一間很少人聚會的教會,連牧師及我們這兩位新來賓只有七個人參加崇拜,比起我們的團契小組人數還少。另一次在一間約有四十多人的聖公會聚會,會友平均年齡超過五十歲,但當天的講員卻是一位只有十七歲而只進入神學只有幾個月的「小子」。他以自己到Fenway球場看棒球的經驗,藉詩篇63篇宣講了一篇很不錯的信息,比起我剛到過的聖三一堂那位五十多歲的嘉賓講員的信息更精彩,我自己也學到不少功課。另一次較為失望的經驗是到貴格會的崇拜,二十多年前看《屬靈操練禮讚》一書時很仰慕傅士德牧師及他的貴格會。從他的文字裏知道他們都是追求屬靈深度的群體,從教會歷史中也知道他們是追求心靈誠實敬拜的一群。但是,那一次參加貴格會一小時的崇拜之後,完全沒有崇拜的感覺:沒有詩歌、沒有讀經、沒有祈禱、沒有講道、也甚少提及神的名字;只是會眾自由站起來分享,而分享的內容大部分都是自己的經歷,例如自己去醫院探病的經過、一位好友贈送一份禮物的回響、及個人成長的掙扎等。我知道這只是眾多貴格會的其中一間,希望各位不要以偏概全。
在新的一年中,願神的恩典與你們每一位同在,讓我們在神的恩典裏一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