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個月是記錄上最冷最多雪的冬天之一,很多人情緒深受影響,亳不暢快,恨不得百花盛放的日子早日來臨;根據日曆,春天已在十多日前到達,但可惜東風無力,冷空氣仍壓住波士頓大地,而且連日多雨,使人抑鬱,加上經濟低潮、伊拉克戰爭、恐怖份子侍機而動,最近還出了一個「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怎能叫人不擔心?據云香港某名歌星突然跳樓輕生,部份也是由於上述因素影響,負面情緒積壓太多,遂做出非理智的選擇。報張報導,此事發生之後,立刻成為誘機,引發數人相繼自盡,以致有學者勸喻電台,忍心一點,減少重覆播放該歌星的名曲,以免更多人變成歇斯底里,不可收拾。
正如基督徒不能避免患上傷風感冒一樣,信主的人也會受壞消息感染,憂心世事;不過我們有聖靈保惠師(或可譯作安慰者)的內住,儼如抗體,幫助我們防止身體受到過份傷害。楊牧谷牧師在得了癌症、初次治癒之後,寫了一本書叫「再生情緣」,其中一個深刻的體會,是基於他在醫院接受放射治療時的觀察。他發覺在醫院地庫的癌症治療部每日都擠滿了等候接受放療化療的人,其中很多病勢比楊牧師還重,但這些主要是普羅大眾(要在公立醫院求醫)的人對要經過的苦楚都靜而不語、默默接受,反觀讀過一點書的知識份子,在困境中便呼天搶地、無病呻吟、抱怨不平、或者大做文章,相對之下,基層人士更勝一籌,在他們面前,這位擁有名牌大學博士學位的楊牧師第一個反應是十分羞愧;但在繼續觀察和反省後,他發覺這些大眾的默然接受並非出於勇敢的選擇,而只是由於宿命或無能為力的思想。基督徒雖然有時難免驚恐,表現欠佳,但始終有一個「寶貝放在瓦器裡」,有永生的盼望和把握,可以貢獻給這個「無奈接受」的世代。
說過上面的話後,我想在餘下的篇幅及未來一、兩期週刊文章中與大家淺談一下戰事,肺炎病毒和失業的問題。
有一位慕道朋友,對伊拉克戰事十分反感,知道布希總統是基督徒後,更大為光火,說:「基督徒也向人開戰嗎?」其實美國歷任總統,鮮有表示沒有信仰者,除甘乃迪是天主教徒外,都有基督教背景,問題是信仰是否認真而已。不過布希的基督教信仰,確是相當認真,然而這不代表他必然是一個和平主義者;正如基督徒中有人喜歡民主黨的政綱,有人喜歡共和黨的政綱,在戰爭觀點上,也有不同等次的立埸,主戰反戰都有,不能一概而論,就好像中國人雖然一般重視息事寧人,但偶有不惜傷害感情仍要據理力爭者,也未能否定之為中國人一樣。布希硬朗的「牛仔性格」在911事件後贏得國人高度評價,出兵阿富汗幾乎無人反對;如今他以維護國際和國家安危為理由,再次出兵伊拉克,獲支持率也達七成以上,反影美國人相信他列出的理由。
在911襲擊後不久,我寫了一篇週刊文章,提及公義戰爭的原則,國家對外動武,應先通過這些原則,否則便不算公義。個人認為,現今之戰,布希事先未能清楚証明伊拉克製造生化武器,支持恐怖份子,使人難以肯定這埸戰爭乎合公義;但布希政府卻言之鑿鑿,聲明如果等候受襲之後才還擊,已經太遲,也會受國民指摘知情而不採取行動,似乎言之成理;現時一般美國人在選擇立埸時,主要在乎是否相信政府真的掌握到危機的資料,以致需要杜漸防微。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