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12, 2003

2003年的挑战(下) (陳德修牧師)

上期說到牛頓堂的開展很自然會使華埠堂事奉人手出現空缺,需要培訓填補;為回應這挑戰和增強會友做門徒的心志,我們新近成立了門訓部,打算不找教會中三頭六臂的大忙人,而是發掘新秀做部員,豈知在提名至發出邀請的幾個月間,新秀們已被多項事工招手,變成小忙人,可見教會對人才的使用率十分之高。現在門訓部計劃盡快出版一本崇拜人員事奉手冊及舉辦崇拜人員訓練班,以幫助弟兄得到更多裝備;至於小組或個人的門徒訓練,和其他培訓的工作,則仍有待計劃、推動。這部門的效果如何,現在尚未知道,但願它能發展成為主日學部和本地傳道部的規模,能貢獻教會增長。
除第三堂外,國語堂在來年也會面對很多機會和挑戰;首先,國語同工的聘請有八人回應,使我們喜出望外,費了一番功夫禱告商量,才能將恩賜、經驗不同的申請人編好優先次序,安排面談,深信主必將最合適我們教會的同工帶來。國語同工到任後,便會和其他教牧一起籌劃國語堂的長期發展策略,將國語事工帶到一個更高水平。其實國語堂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已建立了一班熱心事奉人員,但因為工場實在太大,慕道友和初信的弟兄姊妹缺乏個人培訓和關懷,所以未能充分發展。以後的工作,我看在乎建立一個培訓和牧養組織,有系統地培養人才,支援進一步的增長,尤其是近月內有多位核心份子要離開本地,這個工作更急不容緩。

差傳事工,過去一向得神賜福,不斷在宣教士人數和金額上增長,實際收入超過認獻數字的年份,遠比不夠的年份多,但今年面臨的挑戰,是認獻額不足達十多萬元,雖云經濟不景和擴堂籌款是引致不敷的主要困素,但這樣大的差額,不免叫人擔心。差傳委員會憑著信心,希望會眾在未來數月內能增加差傳奉獻,所以並不減少對宣教士的支持和差傳事工的開支,然而如果今年底差傳基金結帳時赤字仍然龐大,或會影響委員會們訂立明年預算案時的心情,但願我們勝過這個挑戰,不減低對差傳的負擔。

擴展華埠堂址,在我們心中仍然重要,因為我們需要更多地方來容納日益增長的事工。雖然擴展的方式很多,至少包括加建、購買房屋、租用地方等,但我認為最理想、又能統一解決地方問題的,是徹底重建現址。

我們大概還記得,兩、三年前我們聘請建築師繪畫了重建草圖,美輪美奐,使我們十分興奮,但當造價估計在八百至一千萬之間時,我們覺得這對教會經濟負擔太重,一時難以執行,但如果有發展商看中教會旁邊的地皮,認為可以建造大型商/住樓宇,則教會可以考慮與之合作,合併堂址土地,成為更大地皮,建設合乎社區需要的樓宇。預計這種合作方式可讓教會以較低價值建成足夠發展事工的空間,也幫助社區建成更多低價住房。這樣大型的企劃需要很大魄力和智慧,雖然未必在2003年有頭緒,但我們應常作準備,好好禱告,對神的帶領保持敏銳。

長老會成立已兩年多,但仍未有平信徒長老成員,今年的挑戰是加速培訓步伐,在短期內按立長老、與牧師們同工,牧養和治理教會。盼望會眾興起,羡慕聖工,在牧者鼓勵印證時,接受挑戰,樂意肩擔長老的職份,使教會基礎更形穩固。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恆切禱告的挑戰;教會禱告會乏人參與,普世皆然,本會亦不例外,主日早上九時的祈禱會,有時只有同工數人出席,幸好我們還有星期二的國語祈禱會、隔星期三的三堂祈禱會和每晚九時正的祈禱網,否則教會的工作只是一團缺乏靈性支持的熱空氣。但願我們明白禱告是應付上述種種挑戰的秘訣,加強我們祈禱的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