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已經來臨,對華人佈道會來說,它將是充滿動感和挑戰的一年。
首先,英文部將在下主日開始由兩堂風格不同的崇拜合併為一,而且搬到昆士小學禮堂聚會,此舉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毅力,先要說服敬拜形式各異的兩個會眾互相遷就,再而發展一個各人都能適應的崇拜,加上安排搬遷、建立總務隊、計劃場地運作,事工相當龐大,但當一切就緒後,較大的禮堂、運動場、飯堂、教室等設施,會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也能讓英文部集中力量,預備差派數十到一百人去開展牛頓堂的工作。英文崇拜搬遷後,教會正堂在主日上午十一時前便會騰空,可供中文部便用,方式包括將第三堂改至上午九時十五分 (相應地將國語堂在下午一時搬到正堂聚會),或將國語堂改至上午九時十五分在正堂聚會 (第三堂則不作改動);此外,將第二堂遷至昆士小學也屬可能,但因為事關重大,要好好商討和計劃方能進行。無論如何,由於教會和昆士小學都需要時間互相觀察和適應,較長遠的借用合約大概要到半年後才能簽訂,所以以上題及的中文部改動都不會在未來幾個月內推行。
今年要發生的另一件大事是一月十五日的牛頓堂業權移交,物業轉手後,隨之而來的是地方運用的權利和責任;雖然我們打算在九月間才開始牛頓堂的中、英文崇拜,但團契、小組、會議等活動則幾乎可以即時在那邊進行 (據我所知,已經有多個婚禮和區內華人教會的聯合活動申請借用牛頓堂) ,我們面對的挑戰至少包括擬定借用守則、控制運作費用、保安、小型整修、鄰舍關係和處理上手業主留下來的租客合約。不過這些尚屬次要項目,最重要的工作,是開設崇拜,建立一個有活力、有傳福音心志的會眾;現時中文部已成立了一個核心小組,負責籌劃和推動牛頓堂事工。小組的工作很多,除顧及崇拜、佈道、主日學、團契外,也要和英文部合作,彼此配合,服侍不同文化 (由很中國化至很西化) 的人。我們打算在三、四月間發動會眾招募工作,邀請弟兄姊妹加入牛頓堂的聚會和事奉,根據現時觀察和與個別肢體交通的瞭解,實際情況與差遣一百人的目標會很相近,不過人數只是一個粗略目標,成員的背景組合 (年紀、已婚 / 未婚等) 也很重要,能直接或間接影響發展的方向和牧養策略,所以同工們將一方面主動招募,但另一方面也會客觀地回應實際參與的情況。
「一會兩址」的落實執行也是一項新挑戰,因為可以借鏡的例子不多,華人教會中,更是開創先河;如果處理得不好,有可能變得不倫不類:既沒有分堂的獨立性,也達不到在本堂加設崇拜的統一性。但如果行之得法,好處很多,包括合一計劃、彼此配合、資源共享,為日後教會發展的模式打出一條新路;同工在正反兩面衡量後,覺得這方法在本會十分可行,可以作為日後增長的藍本。
隨著牛頓堂的開發和會眾的遷移,華埠堂事奉人手肯定出現空缺,需要培訓和填補。其中影響尤大的是第三堂,預計有一半弟兄姊妹轉到牛頓堂,留下約七、八十人,要負起重組第三堂的工作,挑戰很大,但其實在三年多前當國語堂剛分出去的時候,第三堂也只有七、八十人。然而透過周牧師精明的領導、音樂水準的提高、敬拜氣氛的加強、傳福音的熱誠、及二堂會眾響應轉而參加三堂,人數得以在短期內倍增;現在由於擴堂異象,就算「打回原形」,也是值得。我們願意再接再厲,使第三堂重新增長。
【下期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