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3, 2006

賓威廉與索償律師 ( 陳德修牧師)

「我知道只能活出生命一次,因此如果我可以向其他同行生命路的人顯出任何恩慈或做出任何善行,讓我現在就去做,不推辭也不疏懶,因為我不能在這路上再走一次。」 賓威廉(1644-1718

賓威廉(William Penn,或譯威廉烹)是賓夕凡尼亞州的奠基人,出身名門,父親是英國海軍上將,自小對他悉心栽培,把他放在名校就讀,16歲得以進入牛津大學,但他對校內濃厚的國教氣氛和對非國教宗派的不容忍極表不滿,甚至公

開反抗,以致在一年多後被逐出校;父母為了挽回面子,送他到法國完成學業,1664年回英後進入倫敦的林肯法學院,預備要當律師。

賓威廉的父親對他有很大期望,僱用他為私人助理,故此得以奔走於權貴之間,甚至與當時的英王查理士二世和將來的詹姆士二世成為朋友;但與此同時,賓威廉開始參加貴格會(Quaker)活動,追求內心的寧靜和亮光。貴格會成立於17世紀中期,其創會人佛克斯(George Fox1625-1691)提倡要從教會中除去各樣儀文組織,回歸使徒時代平實的信仰,聆聽自己心內聖靈的聲音。賓威廉對這種形式的信仰甚感興趣,而且由於參加當時被定為非法的貴格會聚會,曾先後多次被捕下監。其中最出名的一次被捕發生於1670年,賓威廉因發表反國教言論而受審,他要求法官出示逮捕他的公文和有關的法律條款,受到拒絕;陪審員在這種情況下判決賓威廉無罪,竟被憤怒的法官宣判與被告人一同坐監;陪審員在坐監兩個月後,上訴控告法官濫權,案件成了英國法律史上重要的先例,就是陪審員日後永不能因他們的判決受到恐嚇或懲罰。

此案之後,賓威廉對英國漸漸失望,轉而計劃在美洲新大陸建立一個自由、平等、容忍的國度。在多方游說下,他終於在1677年獲得新澤西州西部的開墾權;到1681年,英王查理士二世由於欠下賓氏家族巨款,同意以今日賓夕凡尼亞州的一大片土地抵債,賓威廉樂意接受,並選定地點,開墾首個城市,是為今日的費城(希臘文原意是“兄弟之愛”)。

雖然賓威廉的神學思想有不足之處,但一生所表達的兼愛精神,十分值得效法。他的格言包括「如果你想好好治理國家,就必須存著為神治理的心去做,而且還首先要被神治理,才會成功……拒絕被神治理的人,最後只會被獨裁者治理。」但叫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本文開頭引用的幾句話,道出了信徒雖然迎向永生,但今生卻是我們行善的場所;今生的路既然只行一次,便應該向同行的人顯出恩慈。

不過最近我在《美國新聞及世界報告》月刊卻看到一種完全不同的人生態度。在該月刊中有一則全頁彩色的廣告,由一家律師行登出,標題是「你對任何事物上癮嗎?」下面的小標題說:「你可能有資格索償巨款!」其他醒目的字句包括「沒有案件會嫌太小」、「如果你是12歲以上及可以打電話,便有資格索償」、「你要錢過聖誕嗎?請立即來電」、「得到賠款前不收費」及「十二月份特別貢獻:飽和脂肪受害者」。

最後,在廣告的右方,列出了該律師行「專長」索償有關上癮的項目,包括:電子遊戲、E-Bay網上拍賣、咖啡、色情刊物、炸薯條、汽水、Wal-Mart市場、電子郵件、乳酪和Oreo曲奇餅,末了還用小字印上「如果你找不到適合的項目,請致電我們,我們有機會可以為你找到適合的索償項目。」

這份廣告所宣傳的心態,是別人要為我自己的行為負責,無論上癮背後的原因是甚麼,我總是受害人;只要登上受害人寶座,全世界都欠了我的債,追索金錢還來不及,遑論去幫助別人。這和賓威廉的精神背道而馳,也是社會腐化的危機。

我懷念香港政府禁止律師賣廣告的政策,保護律師這個受尊敬的行業不致商業化;可惜美國沒有這個限制,江河日下,民意調查顯示律師成為最不被人信任的專業之一。但律師行業的興衰不算最重要,重要的是社會要抗拒這種腐化趨勢,好好培養利他精神;基督徒在這方面有推不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