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發達的時代,電波充滿了世界的每一角落,所以有人幽默的說:「城市的基督徒不一定被聖靈充滿,但一定被資訊電波充滿。」很多未來學家預測,人類資訊聯繫越來越緊密的同時,相互間的接觸反而越來越疏離。從前人要知道社區發生甚麼事,必須跑上街或到鄰舍的家當面詢問,但現在卻只需要坐在電視或電腦前面便暸如指掌了;電話、傳真機、電郵等都使人減少見面機會。
在這個環境,費時費事的探訪,似乎顯得落伍,是否會被淘汰呢?當然不會,人類需要個人關懷的事實永遠存在,但推行探訪日漸困難,倒是現實。讓我在以下的篇幅列出互相探訪的其中六個好處,作為彼此勉勵、堅持探訪事工。
一. 成就主的使命
聖經清楚的要求我們探訪有需要的人,馬太福音25:31-40是主釘十架前給我們語重心長的教訓;祂說將來審判的一個標準,在於我們是否看顧生病者、探訪坐監者。既然每人都要在審判台前交賬,所以探訪不是少數有時間有恩賜的人做的工作,而是每個人都應做的工作;同工長執身先士卒去探訪固然重要,人人明白受託、加入探訪,更是重要,否則他日交賬時十分羞愧。
二. 探訪增進肢體間彼此認識
使徒行傳11:19-24說到門徒由於迫害而四散,卻因此將福音傳到安提阿,在那裡建立興旺的教會;耶路撒冷的領袖不知這新教會的根基如何,所以差派巴拿巴去探訪他們,以便觀察一下;巴拿巴見到安提阿教會的興旺,大大歡喜,勉勵他們,而且按他們的需要,找到保羅來共同牧養。如果巴拿巴不探訪他們,耶路撒冷便不會明白安提阿的情況,甚至對他們的增長存有戒心,也不會羅致保羅去提高他們的水平。我們的探訪肯定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用。
三. 探訪可為探訪員帶來福氣
使徒行傳10章記載彼得明白外邦人也可信主得救的經過,在夢見大布包著各類走獸活物的異象後,他得主的引導出去探訪一位百夫長,當他在百夫長家傳道時,聖靈降臨在聽道的外邦人身上,彼得因而心智大開,明白福音是為萬民的道理。我初信主時常跟牧師和女傳道去探訪,見到很多老人信仰的堅強、初信者的喜樂、退後者的掙扎,豐富了自己的信仰;一個探訪者不單為人帶來福氣,也為自己帶來福氣。
四. 探訪是表示接納的最好方法
使徒行傳9章記載保羅信主,但眼卻暫時失明,又身在異邦,十分孤單,更壞的是其他信徒以為他作假,立心不良,不和他來往。這時亞拿尼亞探訪他,按手在他身上,接納他進入主的大家庭,日後保羅成為偉大使徒,這次探訪功不可沒。探訪可挽回主動或被人疏離的信徒,因而發掘出另一個保羅也大有可能。
五. 探訪給我們提供互相提醒的機會
林後9章記載保羅差派提多和兩位弟兄探訪哥林多教會,提醒他們對耶路撒冷賑災的應許,以免他們在眾教會面前失信,結果如何,聖經雖然沒有直接記載,但從使徒行傳20:1-4來看,捐款似乎最後被送出了。探訪時的勉勵和提醒雖未必立時生效,但日久必見功勞。
六. 探訪是傳福音的機會
路加19:1-10記載耶穌到撒該的家探訪,結果引導撒該信主,也改變了他從前做事的方法。在各類探訪之中,福音探訪可說最不容易,但帶來的改變卻可以是最大,所以我們務要努力維持這一類探訪。
本地傳道部現時推行多種探訪事工,包括醫院、華埠和新來賓的探訪;關顧部也有分區的探訪和新近成立的夫婦探訪(現時只有八對夫婦報名,希望日後有更大的發展,因為夫婦作為探訪單位,益處很多;此外又有區內教會聯合的「華人信心行動」,但願藉著這些事奉,使被探者和探訪員都蒙恩典,因為上帝是最好的探訪者,差派祂兒子降世,尋找失喪傷心的人,為我們立下美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