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與電子郵件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互聯網把人的距離拉近,你每天用電子郵件可與遠方的朋友通訊,或與在千里之外的網友傾談,當你感嘆科技進步的同時,你會否想到互聯網也是罪惡的溫床,給犯罪者帶來不少便利?
近一期新聞週刊(Newsweek)美國版的封面報導中,就以互聯網的黑暗秘密為題,揭發出互聯網的普及帶來以兒童為題材的色情罪行正死灰復燃,據報導指出,該種罪行已在八十年代被執法當局差不多完全清除,在九十年代末期捲土重來,是拜科技進步所賜。昔日有戀童狂或虐待兒童癖好的人,他們購買兒童色情刊物時必須透過郵遞,執法當局透過檢查可疑郵件,把買賣雙方拘捕及起訴。但今日互聯網的普及,除了容許色情刊物的網頁存在之外,色情照片可以不受管制的傳遞,製造這些照片的人用數碼相機拍照,可把影像直接上載到網絡,不用沖晒,整個製作過程不為人知,使得執法當局束手無策。
互聯網另一個作用是幫助這些犯罪者建立一個網上群體,戀童狂的人多為性格孤癖的人,但互聯網使他們聚在一起,使他們得到認同感,認為自己的罪行是合理的行為!
相信很多作家長的會友,在閱讀此文前也明白互聯網的危險性,因為子女在網上的聊天室容易接觸陌生人,而很多戀童癖的人就是這樣尋找對象。家長監察及限制子女用互聯網固然是必要,我們也可幫助有關當局破獲這些犯罪集團,我們若有發現這些網頁,可聯絡失蹤及受剝削兒童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and Exploited Children)的CyberTipline(致電800-843-5678或電郵cybertipline.com)。有關當局就會採取行動。信徒的舉報,不單是執行公義,更加是神所喜悅的敬虔。雅各書1:27說:「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