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8, 2001

是買眼藥的时间了 (陳德修牧師)

日前黑人民權領袖傑克遜(Jesse Jackson)傳出醜聞,背著與他結婚38年的妻子,和另外一位女士生下女兒,現在已經20個月大。本來這些消息,在名人之間,無日無之,不算希奇,但此君是個「牧師」,又曾「輔導」過克林頓總統,所以引起媒體爭相報導。
在美國的基督教神職人員達45萬,其中當教會牧師的有六成以上,每年在他們中間有人跌倒犯錯,是意料之事,而情況特別受傳媒注目,也可以理解;但傑克遜的事卻特別使人難過,因為身為牧師的他似乎不覺得需要為這件醜聞接受紀律和退出自省。雖然在消息發表之後,他曾宣佈暫時放下公職,但一個星期之後,他又出現在芝加哥「講道」,隨即又到紐約主持「爭取公義」的活動。其實傑克遜早已沒有牧養教會,專心搞政治和民權,還兩次競選做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根據報導,兩年前他的家人已經發現其秘密,但為了不影響他的工作和地位,將一切仍然封密;從行政和維護機構利益的角度說,這做法或者有其意義,但從信仰的角度說,就大有問題。明顯地傑克遜很勇於饒恕自己,也明白上帝會饒恕他,但「今日犯重罪,明日感到十分難過,後日立即再擔重職」的觀念,正犯了尋求「廉價恩典」的毛病。上帝有恩典,但這恩典不是廉價的,我們領受之後需要深入的反省檢討,安靜重建,才得到恩典的真正意義。傑克遜的做法不但讓自己失去在上帝面前靜下來的機會,也給人「此事無關重要,讓我們轉個話題」的印象,倒是一向放任的傳媒比較公義,要他為牧師的名銜和公眾人物的地位付上一點責任。

更令人難過的,是他所領導組織內的一些宗教領袖,迅速表示希望傑克遜盡快復職,重掌主席。固然他們可能愛才若渴,也像傑克遜一樣勇於饒恕,但正如上述,他們並不是在幫助他而是在給他陷阱,而更重要的,教會的尺度如果和社會的水平一同江河日下,最終便毫無信息可傳,形同虛設,「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太5:13)

在啟示錄第三章,主耶穌提醒老底嘉的教會,不要被成功沖昏了頭腦,乃是要向主買眼藥擦眼睛,好讓它看是自己貧乏的光景,這個提示適用個人,也適用於教會,而且在這件事上是最合用不過了。